董责险市场屡现江苏上市公司身影
相关人士提醒,市场很大,但并非免死金牌
2020-05-14 20:03:00  作者: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王琦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记者 王琦)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余波未平,由此牵出的董责险被捧成了网红,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关注董责险。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上月拟投董责险的A股上市公司近60家,其中不乏江苏的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究竟是什么样的险种?对于中小投资人以及上市公司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对此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数据 58家公司计划跟进董责险

所谓董责险,即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是指当公司“董监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因过错导致第三方遭受经济损失而依法应承担经济赔偿责任风险时,利用该保险产品可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来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实际上,目前A股市场中,投资者索赔最后由董监高个人承担责任的非常少,多数情况都是公司承担赔偿,这一保险的核心其实是对公司的证券赔偿责任的保障。

相关人士指出,董责险目前仍属于小众险种。公开资料显示,在目前A股3600多家上市公司中,投保董责险的公司不到300家,投保率不到10%。而在国际市场,董责险投保率很高,比如美股市场有96%以上的投保率。

尽管目前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投保率相对较低,但这一现状正发生变化。根据券商中国等机构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72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将为公司董监高人员购买责任险,其中4月以来公告拟为公司高管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有58家,超过去年全年。

在4月公告的跟进董责险公司中,记者注意到有省内上市公司的身影。江苏国信的公告确认,为切实保障公司及董监高等相关人员的权益,促进相关责任人员充分行使权利、履行职责,推动完善公司健康发展,公司拟为公司、董监高及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相关人员购买责任险,赔偿限额为人民币1亿元,保费支出为不超过人民币30万/年。

在购买董责险公司中,也有不少是科创板的公司。省内的科创板公司南微医学也曾公告购买董责险,南微医学不超过30万元/年,责任限额1亿元。

案例 江苏退市公司因董责险起纠纷

对于购买的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来说,也并不是就万事大吉了,特别是质地不是很好的上市公司更是如此。例如,省内的退市公司海润光伏就因为董责险出现过纠纷。海润光伏曾经在2014年因为除权价计算错误导致的乌龙事件,给投资者带来了40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海润光伏董事会在2014年6月的公告中表示已经投保董责险,并正在同保险公司协商申请理赔,后续的公告中也表示收到了赔付款。但是后来,海润光伏因为存在误导性陈述等原因,被证监会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随后还收到股民索赔要求,因此与美亚保险因董责险问题产生纠纷。此次赔偿纠纷在2017年获得法院判决,海润光伏的全部诉讼请求被驳回。原因是海润光伏在续保期间为了省钱,撤销了此前被监管处罚等一系列事件发生时在保险公司的报案及理赔申请。

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宋一欣律师则认为,即使没有因小失大,海润光伏拿到后续的保险赔付也是有困难的,因为公司本身存在故意违规的问题,保险公司不可能为这样的不诚信举动埋单。

提醒 董责险并非公司免死金牌

董责险发源于欧美地区,已经是欧美等国家上市公司高管标配,在我国也有20多年发展历史。

记者注意到,从已经投保的上市公司来看,董责险一般投保金额在5000万至1亿元,保费基本在30万左右。

据了解,董责险并不像车险那样有具体的费率指标,每单董责险的保费都不一样。两个公司投保同样保额的保单,由于情况不同,保费可能相差很大。相关人士称,不同类型的董责险业务其费率水平和理赔情况均有较大的不同。同时就费率而言,与被保险人自身的规模、上市地、市值、股价表现、公司治理情况、信息披露质量等息息相关,不同公司之间也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差异。 一般来说,市值越大,需要的保障越高,出现索赔后的损失会越大,风险越高;高管和董事的任职经验、背景也是重要考量指标。如公司多次受到处罚,极有可能被拒保。

此外,针对财务造假、欺诈等故意违法行为不应属于董责险合同的承保范围。中怡保险经纪金融及专业责任总监申迪中分析,董责险保单对故意行为是除外承保的,也就是说并不对故意违法行为埋单。

还有专业人士称,不少上市公司高管认为买了董责险就能规避个人的所有法律风险,这种想法千万要不得。因为不是高管所有行为都被认可为管理责任,必须是在代表公司履行管理职责时的行为才能得到保障。如果一个董事休息时间开车发生交通肇事这类个人问题,那显然不在董责险保险范围内。

标签:董责险;上市公司;保险公司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