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雨花茶制作技艺、徐州剪纸、蓝印花布制作技艺,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展示着非遗的精湛技艺;南京白局、高淳民歌、留左吹打乐,传统曲艺、音乐演出营造热闹氛围……
8月31日,“水韵江苏·精彩非遗”展示季活动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举行启动仪式。在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里,将有600多项非遗、数百名非遗传承人相聚在此,呈现一场可听、可看、可赏的非遗盛宴,让市民游客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与丰富多彩的江苏非遗不期而遇,亲身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步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7号馆,便一脚踏入了非遗的世界。从韵味淳朴的南京白局到精细雅致的无锡精微绣,从手作好物的惊艳亮相到老手艺的跨界创新,承载着古老智慧和生活美学的江苏非遗一一在眼前呈现,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观看。游客张先生从北方而来,进入展厅之后立刻被“圈粉”了:“来这里真是长见识了,没想到江苏的非遗项目这么多。”
“水韵江苏·精彩非遗”展示季分为“展示区”“展演区”“体验区”“多媒体播放区”四个板块,汇聚精选自江苏各地的非遗项目,几乎实现非遗门类全覆盖。“我们的梳子是根据竹子的天然形状雕刻而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刻(常州留青竹刻)代表性传承人徐秉方的女儿徐春静一边现场雕刻,一边讲解着一件留青竹刻诞生的过程。山水、竹梅、花鸟、云雾……大自然中的种种事物在刀笔的雕刻下,鲜活灵动富有生机,洋溢着清远雅致的审美意趣。徐春静从小耳濡目染,跟随父亲系统学习竹刻的方法和技巧,她告诉记者:“常州留青竹刻既有观赏价值又很实用,随着时间沉淀,竹筠与竹肌色泽的反差会逐渐增大,整个竹刻的表面也会变得更加圆润光滑。”
一把剪刀在纸张间熟练酣畅地游走,纸屑如落叶般翩翩飘落,不一会儿,一张生动的“舞剑图”便出炉了。“90后”的非遗传承人刘冠玉说,相比江南剪纸的精致细腻,徐州剪纸有着粗犷的线条,古拙的造型,展现的都是富有生活气息的场面。作为一名“90后”,在传承技艺的过程中,刘冠玉将自己的设计融入作品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如今他开设了自己的文创小店,还设计了钥匙扣、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徐州剪纸变得时尚起来,更好地走入当代人的生活”。
现场特别引进的李清照3D数字人,穿越时空与游客们交流并介绍展厅内江苏非遗24个项目,游客随机提问,数字人通过数智大脑进行智能回答,成为活动亮点之一。
据悉,“水韵江苏·精彩非遗”展示季活动将持续至2025年3月16日。
(记者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