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区前洲街道:“文明实践+社会治理”为基层民主法治赋能
2022-05-11 14:5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吴郡怡 顾铖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近年来,惠山区前洲街道将文明实践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体制机制完善、加强资源融合贯通、聚焦问题需求导向、推动社会协同共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辐射带动,树立德法共治理念,形成了“街道支撑、村级覆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社会治理新体系,探索出“文明实践+社会治理”的新路径,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赋能。

  一、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

  前洲街道建立形成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1个,村社区实践站20个,出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施方案、工作制度、志愿者管理办法,指导各村(社区)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建强阵地和队伍,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通过打通街道服务体制机制,综合协调各类资源,将文明实践网络延伸到机关部门单位、企业和学校等领域,建立形成“街道统筹全局、社区一线指挥、部门支援配合、志愿服务便民”的社区治理体系,构建起全覆盖的“文明实践服务圈”,实现了实践阵地全覆盖、阵地资源共建共享,及时、高效率化解社区矛盾纠纷、推动基层治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向深处延。

  二、加强融合贯通,搭建基层社会治理新平台

  前洲街道致力于通过多功能平台建设推动社会治理走深走实,将群众需求落地落实。按照“贯通、打通、联通”要求,强化资源整合“一盘棋”理念。搭建“援法议事”协商议事平台,引导群众通过协商议事表达诉求、解决问题,切实增强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自觉;搭建文明实践平台,高标准打造街道、村(社区)两级文明实践平台,配齐党员教育、宣传文化、志愿服务站等场地,用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充分开放的阵地,满足辖区居民群众多样化需求;搭建“法润民生”网络平台,通过居民、企业微信群功能,将村(居)务开展情况、社区事务开展意见征集等事项通过线上通知、商议,迅速达成共识;搭建法治文化活动平台,以社区为单位打造居民服务活动中心,高标准建设一批高质量法治阵地,搭建家门口的生活服务圈、形成街道范围内的“十分钟法治圈”。

  三、实施社会协同,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前洲街道通过培育孵化基层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统筹整合服务力量,持续开展村、社区“多元共治”社区治理创新项目创投,激励社会组织投入基层公益和治理创新,推动社会协同共治。榭丽花园社区“议事小客厅”社区楼道隔空层改造升级项目将原本脏乱的架空层改建成供居民休闲、议事、活动的“居民会客厅”、“邻里议事厅”;惠丰社区打造妇女微家阵地,设立家庭婚姻矛盾调解工作室、亲子书屋、芳华议事厅等,并积极与社会组织合作,组织社区妇女参加技能培训、文娱活动、帮困关爱、政策宣传、家风建设等活动,使妇女微家真正成为联系妇女群众关系的先锋阵地。截止至2021年,前洲街道新培育孵化组织8家,共有10个村(社区)参与惠山区“多元共治”社区治理创新项目,前洲青城快乐志愿团获区敬老文明号荣誉。通过引进社会组织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弥补了政府治理的短板和不足,全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四、聚焦需求导向,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前洲街道聚焦基层发展、群众迫切需求,努力创新创优工作方式方法,广泛开展法治惠民服务,解决“一厘米”问题,满足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注重理论传播,利用实践中心开展党课宣讲、道德讲堂等活动,坚持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根本任务,扩大覆盖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体现先锋力量,充分发挥村组干部、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在疫情防控、纠纷化解、普法宣传等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突出法治惠民,创新实施志愿服务“清单”,内容涵盖环境卫生、居民日常生活、法律咨询、便民服务技能等多方面内容,实行“点单式”志愿服务,通过入户走访、网络收集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心声与民意诉求,做到事事有落实。今年以来,开展各类法治志愿服务活动180余次,服务辖区群众9000余人次。

  吴郡怡 顾铖

标签:治理;街道;新时代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