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槐香碎人心
2022-10-08 12:2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朱建良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青枝绚缦新苞艳,翠叶葳蕤郁馥芳”。12年前我家拆迁至太仓浮桥红星小区,我母亲王彩英在自家院子里亲手栽下了一棵槐花树。今年槐花飘香,但母亲却于今年重阳节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望着院子里串串桂枝垂的槐花,芳香拂面,此刻我愈发思念我的母亲。

  我母亲生于1945年6月,端庄秀美,拥有一双灵活明亮的大眼睛,为人善良。她没有上过学,只会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她的想法,常常讲的一句话“生活吃点苦,节约点,工作要卖力点”。每次回家看望父母,嘴上应着母亲的唠叨,心里一直感觉有点让人心烦。母亲是那样说的,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想法。

  母亲一生俭朴、勤劳。在没有现代耕具的六、七十年代,从小在田间地头长大的母亲,泥巴卷起裤管,汗水紧贴衣被。每年春耕农忙,母亲的双手磨破了多少个血疱,累了就把锄头横在田埂上,自己坐在锄把上歇歇,稍后擦擦汗又开始锄地。把地整得像一条条蜿蜒而的长龙,田间劳作“道狭草木长,夕露沾衣襟”,我母亲和我外祖父是九曲红星村当地有名的种地能手。八十年代,农村大办村办厂,吃苦耐劳的母亲进过服装厂干零活,去过化工厂烧锅炉。九十年代,母亲的日常生活就是在宅前屋后耕地种蔬菜,能干活的母亲早上骑三轮车去集市卖菜,很快售完一篮一篮青菜、一筐筐土豆、丝瓜等,又换成了生活日用品。绿的草,紫的藤,新鲜的果蔬,这是母亲生活中最惬意的日子。

  母亲为人友善、宽容。自搬入拆迁的红星小区,喜欢热闹的母亲人缘极好,我们家是乡邻休闲的好场所,母亲热情好客地搬凳子,招呼乡邻休憩小坐,老人们夏天纳凉,冬天晒太阳。浓浓邻里情,和谐一家亲。母亲的处世之道是“帮人一把,情长一寸,容人一回,德宽一尺”。每当乡邻家中办事,总有母亲忙碌的身影,她时常叮嘱我们,要热情助人,欠人情一定要知恩厚报。

  母亲聪明智慧,明晰道理。母亲不识字,从不会讲“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的故事,但认定“子女要发奋学习,靠字里吃饭会有出息”的道理,母亲生于旧社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她们这一代人,是通过靠自己双手艰辛的努力走出贫穷,母亲常说一句话“不吃苦中苦,哪来甜上甜”。在母亲看来,吃尽苦方来真正甜,这是母亲的苦乐观,也为此父母节衣缩食,操心费力,养育我们姐弟,并以此教育我们后辈,就一个目标“好好读书,要有出息”。母亲一生最欣慰的是儿子通过读书努力吃上了“公家饭”。母亲从未明白自己孙子的“北斗导航产品研发”是怎么一回事,也从未去过外孙女工作的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但与乡邻说起在上海工作的孙子和苏州工作的外孙女,脸上总是荡漾着幸福和骄傲。

  母亲乐观开朗,积极与病魔作斗争十八年,今年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有一天护士兴奋地告诉我姐,今早你娘为了配合治疗会说普通话“好的”了,母亲以年轻时干农活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

  母亲是一个有福之人。享受了幸福金太仓“老有颐养,病有良医”的待遇。今年在太仓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120多天的日子里,母亲悄悄告诉护工,她是个有工资的老人,享受着太仓拆迁农民每月2000多元的生活补贴。感谢太仓一院医务人员的大医精诚,仁心仁术,感恩太仓一院陆耀良、郭红玲主任的倾心相助。

  我把对母亲的思念写在天空,思念被秋风带走,此刻拂面的是家中院子里的槐花香,“昔年住此何人在,满地槐花秋草生”,亲爱的妈妈,儿子半夜惊醒,又想您了。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中学 朱建良

  泣笔于2022年10月6日

标签:母亲;太仓;槐花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