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五言律诗是唐朝颜真卿于公元773年春在赴湖州刺史的任上,乘船经过苏州市吴江区的平望镇,登高远眺时所作的一首即兴诗。诗中所写的景色,让我们了解到千年前安德桥上的情景:水天一色,一望皆平,芦苇青青,鸭鹅嬉戏,青山隐隐,波光粼粼。颜鲁公的诗作情景交融,一直流传至今。
【作品原文】
登楼试长望,
望极与天平。
际海蒹葭色,
终朝凫雁声。
近山犹仿佛,
远水忽微明。
更览诸公作,
应高题柱名。
【作品译文】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芦苇。凫雁:指鸭鹅。
登上长桥试图翘首远望,目之所及之处与天相平,天边的大海是蒹葭样的青蓝色,整天早上都能听见野鸭和大雁的叫声。近处的山,似有似无,远处的水忽明忽暗,波光粼粼。观览了各位名家、诸位朋友题在桥柱楹联上的诗文,想起也应在柱子上挥笔题诗一首。
【背景拓展】安德桥,一名平望桥,拱形单孔,南北走向,跨于古运河与荻塘交会处,全长54米,在巡检司署前(即现平望粮管所城隍庙仓库前)。据历史记载:吴江最早的桥梁是平望桥,唐朝大历年间(776-779)建,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任湖州刺吏时,曾与文学家张志和同游平望,写下了《登平望桥下作》五言诗一首。诗中有“登楼试长望,望极与天平。近山犹仿佛,远水忽微明”之句。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陶庄民陶氏重建(另有徐志载南宋庆元三年(1197)邑人陶庄建)。是境内最高之桥。南宋诗人杨万里《过平望》诗中有“乱港交穿市,高桥过得桅”之句。明成化十九年(1483)知县陈尧弼重建,并有里人费永膺舍地立碑亭,有迎秀楼在桥旁,后并废。该桥西通荻塘河,下连大运河,农舟商船,日夜不绝,是莺脰湖泄水主道,故桥下水势湍急,遇有大风,舟行过桥相当险难。清康熙初重建,后圮。五十七年(1718)吴江知县叶前率里人募建。乾隆二十九年(1764)吴江知县沈名掞、震泽知县赵德基领导里人程国梁等重建。五十四年(1789)吴县知县龙铎、震泽知县孟黄偕里人孙绍黄、吴文燮等重建。同治十一年(1872)水利工程局重建。该桥跨度大,桥孔高,气势雄伟,至今仍巍然存在,为古迹之一。
【作者简介】颜真卿(709-785),唐,字清臣,生于京兆(今西安)。“安史之乱”中,因在平原郡守任上毅然起义抗贼立下汗马功劳而受朝廷重用,历任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要职,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颜真卿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凛然拒贼,终被缢杀。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成为中国文人书法的重要里程碑。他转益多师,一变成法,创造出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楷书书法审美范式,他的行草也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传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争座位》以及《麻姑碑》等众多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