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9月伊始,苏州市姑苏区吴门桥街道新郭社区的“古新郭 今相邻”多元互助服务——社区共治协商平台建设项目正式落地实施,借助共治协商平台的建设和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前期通过召开民主协商会议,居民代表参加表决,新郭社区围绕文明城市建设、网格化治理、公共服务设施投放等方面持续发力的目标,广泛向居民群众开展议题征集,针对小区公共区域环境治理议题进行协商讨论。
通过需求征集和整理,截至目前,“古新郭 今相邻”多元互助服务——社区共治协商平台建设项目已有三个子项目:法治文化墙建设,居民议事阵地建设,安全建设——电梯长椅阻止电瓶车上楼。该项目以协商共治建设带动社区焦点问题解决,以公共环境改善调动楼道居民参与积极性,以发挥楼道居民、物业、辖区商户、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力量推动社区邻里和谐、互帮互助,多渠道、多途径、多主体地搭建社区事务协商共治平台,形成共治协商机制,推动楼道自治、居民自治和社区自治。社区借助共治协商平台建设和工作机制,促进关涉居民切身利益难题的解决。
10月开始,位于官庄前北区小游园的共治协商阵地正式投入使用,面积约120平方米,活动丰富多样,满足居民多方面的需求。如“迎国庆花灯制作”,居民做花灯,挂花灯,喜迎国庆,扮靓共治协商阵地;开展大型便民服务活动,修鞋、理发、修雨伞、量血压,为居民提供便利,解决生活上的小难题,增强大家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还可以在此召开居民协商会议,征集社情民意。
“巧手慧心制香囊,邻里互助传民俗”,围绕民俗文化开展社区邻里多元互助服务,也是新郭社区共治协商阵地建设的一大特色。把非遗文化带到居民的身边,走进居民生活,不但增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拉近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距离,让居民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更展现了老人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健康生活方式。
“敬老记于心,孝老见于行;学法懂法始于心,守法用法践于行……”一面面形态鲜活、文字图画通俗易懂的法治文化墙映入眼帘,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耳目一新。这些法治文化墙扮靓了新郭社区的墙体文化,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观赏,成为新郭多元互助服务项目建设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新郭社区把法治文化墙作为推进该社区多元互助服务项目的有效载体,以官庄前花园南区、北区的围墙为主阵地,按照“一墙一特色、一墙一风景”的要求,采用漫画、顺口溜、民俗谚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民主法治、关爱老人、社会道德、文明礼仪等宣传内容,巧妙地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融合,把一面面旧墙改造建设成美观“会说话”的“法润新郭文化墙”。顾正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