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江:“四单”机制助力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2021-05-31 13:2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钱振华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苏州市吴江区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工作2018年起步于乡镇基层,2019年年初6个镇率先在人代会期间票决出政府实事项目共计70件。在经过两年多的试点探索、完善提升,形成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区人大常委会于2020年在全区推广实施,2021年1月,吴江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票决产生区政府十大民生实事。自实施以来,吴江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省、市人大有关部署要求,摸索出了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买单”、人大“验单”的全新实践。

  群众“点单”:广泛征集民情民意

  在民生实事项目征集阶段,广泛听取基层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充分让群众“点单”。

  区人大常委会向各级人大发布民生实事项目征集通知,组织全区人大代表、议政代表按照不同行业、区域、选区,走进村、社区,深入学校、医院、企业等,发挥各地人大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作用,走访调研、接待选民,广泛听取民情民意。同时,通过“中国吴江”网站、吴江日报、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全社会征集2021年度政府实事项目意见建议,广泛征集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经初步筛选、汇总、整理后,综合考虑各方意见建议及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拟定2021年度民生实事候选项目12个,形成了2021年度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建议方案。

  通过群众的“点单”方式征集到的民生实事项目更加接地气、贴民心、顺民意,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代表“定单”:实行大会代表票决

  2021年1月8日,吴江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代表们票决产生了2021年区政府十大民生实事。

  为了让全区人大代表充分了解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形成的过程,在人代会召开前,要求区人民政府形成《2021年度全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情况报告》,提前印发给全体代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候选项目的实施主体、承办单位、财政资金投资额度、完成时限和相关要求等情况,将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的确定过程充分晒在阳光下。

  12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在人代会上由人大代表现场票决,最终确定教育资源提升工程、空气质量和水环境提升工程、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公交便民出行工程、文体旅惠民工程、养老护幼提升工程等10个项目。

  通过代表票决“定单”方式,让代表的角色从旁观者转为参与者,进一步激发了代表的履职热情,使代表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政府 “买单”:精心组织项目实施

  群众“点单”后,人大代表们还要监督政府抓紧时间“买单”。

  票决出的10件民生实事项目,全部交由政府实施。按照票决制工作实施方案,大会结束后的一个月内,区政府形成项目实施计划书,同时建立督查机制,确保民生实事项目办好办实。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室)根据计划书,与涉及的政府部门做好沟通对接,制定人大监督方案,逐步开展项目监督。

  每个项目实行“五个有”机制:有领导挂钩、有工作班子、有牵头部门、有实施计划、有督查机制,确保办一件成一件,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使群众的“点单”落到实处。

  人大“验单”:强化全程跟踪监督

  吴江区人大常委会把监督与“验单”作为民生实事工程能不能办好办实、开花结果的关键环节。

  为避免监督工作“走走过场”,推动民生实事项目顺利实施并早日见效,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工作方案,成立了8个监督工作组,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分别担任组长,各工委(室)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工委副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组成。监督工作组还确立了季度例会制度,每季度交流项目进展情况,分析问题对策,通过组织代表视察、听取工作报告、专题调研等形式,推动实事项目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接下来,吴江区人大将全方位提升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实效,在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基础上探索“五全工作法”,即全覆盖、全链条、全要素、全闭环和全联动的人大监督民生实事工作机制,打出一套环环相扣、层层衔接的“组合拳”,多策并举保障民生实事项目“如期交付”。

  通过人大“验单”,既确保每个项目落到实处、发挥作用,又能公开项目实施成果,提升群众满意度。(钱振华)

标签:征集;民生实事;民情民意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