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近年来,海安市司法局坚持“上下一盘棋”,围绕司法所基层法治建设基础平台、公共法律服务一线平台、司法行政工作综合平台“三大平台”定位,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和强基导向,积极推动司法所全面履行法定职责。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司法所建设实现全面提档升级,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了硬核支撑。
围绕“标准”,按下分类建设“快捷键”。2021年7月,对照《江苏省司法所分类建设标准(试行)》,海安司法局负责人对辖区内15家司法所进行全面调研,按照“以点带面、通盘谋划”的工作思路,制定在东片、中片和西片各建设1个大型司法所,辐射带动建设12个中型司法所的分类建设方案。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去年12月,3家大型司法所和12家中型司法所成功建成,所有司法所实现硬件、软件全面提档升级。滨海新区、李堡司法所先后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司法所”,曲塘司法所获评全省“双争双创“活动优秀法司法所、全省优秀司法所。
抓住“核心”,跑出职责履行“加速度”。机构改革后,司法所新增开展基层依法治理、指导监督区镇(街道)行政执法活动等法治职能。局职能科室多次下区镇(街道)指导调研,并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区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推进司法所系统性变革和整体性重塑,确保司法所在承接”新“法治职能方面更顺畅、更稳妥。目前,15家司法所均成为区镇(街道)合法性审查机构,司法所长列席区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扩大会,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核、为重大行政决策、行政合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等提出合法性审查建议已成为一种”新常态“。
紧盯“重心”,打出纠纷调解“组合拳”。作为“苏解纷”非诉服务平台试点地区之一,海安市司法局在动员部署、宣传覆盖、推广使用上下功夫,努力打造“苏解纷”非诉服务工作“海安样本”。各司法所牵头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推动建立镇级多元解纷综合服务中心,通过建立专业调解小组,规范建设村(居)和行业调解委员会,指导成立个人调解室、村民议事吧等调解单元,“访调对接”“公调对接”“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注重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加强专职调解员聘用管理,进一步优化专职调解员队伍结构,确保每个区镇(街道)配备 2 名以上专职调解员、每个村(社区)配备 1名以上专职调解员,为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提供力量支撑。
突出“中心”,干出法治为民“新高度”。司法所内设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和非诉服务分中心,配备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自助机,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全领域服务,打造镇域“半小时法律服务圈”,确保群众就近就地获得法治服务。在李堡司法所和曲塘司法所成立社区矫正分中心,全面推行“矫务长制”试点工作,推广“全生命周期”帮教机制。邀请市普法讲师团专家定期开设专题讲座,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向美丽乡村建设延伸,每年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法治内涵丰富、文明程度较高的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开展学法用法示范户和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让群众时刻感受“法在身边”,用法治夯实基层工作。
海安市司法局紧紧围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方向,紧盯司法所作为基层法治建设“前沿哨所”的定位,全力打造司法所分类建设升级版,为更好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彰显司法所新作为。(王志强 苗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