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南京市江宁街道清修村党委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以“高”“精”“实”三字为要诀,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优创家庭诚信积分制度,为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了积极的力量。
(工作人员在田头给村民发放家庭诚信积分制“一封信”)
念好“高”字诀,“三招”高位推动。村党委立足管好乡村治理“大账本”,牢牢牵住党建“牛鼻子”,聚焦家庭诚信积分制建设,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织密积分试点。坚持“1+1+1”模式,由村党委统揽,网格党支部负责,党员干部具体实施,让积分制度沉下去、广覆盖,助推自然村的日常管理及社会治理等工作。在试点推行后,各网格党支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全面提高村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健全积分体系。按照村民所作贡献,以家庭为积分主体,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积分体系采用“基础分+加分项+减分项”相结合的方式,立足家园、家庭、文明三大板块,围绕人居环境、垃圾分类、移风易俗等十九条细则,细化分值选项,并通过积分换实物、换服务等形式,实现乡村治理良性循环。集结党员先锋。
(工作人员在朱庄自然村征求村民意见)
村党委向全体党员发出“红色集结令”,吹响“党员先锋号”,采取党员包村进户形式,到农户家中召开“积分制座谈会”,讲解积分管理办法等内容,努力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比如中庄自然村党员付维新积极参与“家庭积分制”和美丽庭院打造,因环境清净美,积分一直名列前茅,他的行为带动周边村民美化家园,形成示范效应。
(工作人员入户宣传积分制度)
念好“精”字诀,“三制”精准发力。村党委坚持以制度为“纲”,以机制领航,找准工作的核心抓手,以完善的制度推动积分工作高质量发展。党员负责制显“精度”。村党委在10到15户村民明确一个党员中心户,主要负责查看和记录每户村民家庭责任块区环境维护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醒整改,实现精细化管理。月度积分制显“广度”。以自然村为单位,由骨干党员、村民代表及网格员组成评议小组,每月对村民家庭实地评议,对门前屋后环境、垃圾分类等进行评定积分。每户村民家庭每月获得积分情况,在自然村内进行公示,使积分制涵盖网格内每一户,渗透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激励约束机制显“温度”。
(通过户外趣味活动工作人员宣讲积分制度)
对获积分的村民家庭,积分可兑换实物和服务,并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先进事迹推广与典型经验宣传,在评先推优、就业推荐、奖励扶持、走访慰问等方面优先考虑。激励约束机制实现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提升,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小积分”激发了“大能量”。
(家庭诚信积分标兵季度评优)
念好“实”字诀,“三线”彰显实效。村党委实施“积分制”管理,将“无形”的农村基层治理转化为和群众息息相关的“有形”服务,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升乡村“风景线”。聚焦城乡环境治理大整治,精细治理大提升月月赛的工作要求,将环境治理作为“积分制”的首要任务,组织动员每家每户自觉做到门前三包,生活垃圾分类准确、责任块区干净整洁、畜禽养殖规范有序、花草树木及时养护,建设美丽庭院、绿色田园、幸福乐园。通过乡村风貌提升,补齐环境短板,推进乡村精细治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延展治理“生命线”。推行“积分制”自管模式,在定期开展积分兑换实物的基础上,探索推行积分换服务,联合社会组织根据村民普遍需求定期制定发布服务项目,村民可凭自有积分申请相关服务。根据村民提交的申请进行派单,有能力的村民可接单提供服务,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格局,让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推动“小积分”持续释放更大的正能量,延展乡村治理的“生命线”。紧密系牢党群“情感线”。目前,村党委在朱庄、邵家等6个自然村推行“积分制”,共201户村民参与,实物和服务兑换超300人次,村党员干部下沉服务20余次,群众真正感受到积分管理的实惠,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评分组入户打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