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警花小夏,全名夏雯清。是个标准的江西妹子。说起来,她当上警察,还有个小故事。当初在师范学院学习国际商务的她,报考南京市公安局时,同班同学都感到惊讶“你当个老师一年几个月的假,轻轻松松的不好吗。当警察,是你抓坏人还是坏人抓你?”“干什么都一样,当警察我还更有安全感呢。”就这么简单粗暴的理由,小夏从江西古城九江来到了江苏古城南京。在南京栖霞马群,有个“幸福城”,小夏在这里,经历了单一户籍窗口到203项业务综窗窗口的的变革,但她用实际行动,为幸福城里的群众们打造了一个幸福指数持续增长的“幸福窗口”。花港派出所综窗口考核始终排名全分局前列,在全市145个综窗考核中,排名第6,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就在前不久,小夏由预备党员转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第一次办证的“烦恼”
和小夏想象的不一样,她来到南京公安队伍中时,并没有从事同学眼中的刑警,甚至社区民警都没搭上边。三尺窗口,成了她的“舞台”,面对的是形形色色地群众,办证、户口是小夏每天看到、听到、说起最多的词。而第一次办证的经历,至今仍是她忘不了的“烦恼”。
那是她刚工作的第一个月,生怕出差错,每天除了接待群众就是研究政策法规,不敢有丝毫变通。有一天,教导员突然问她“你知道某某某吗?他信访投诉说派出所不给他迁户口”。小夏回忆起来最近是有一个群众,咨询迁户口的事情,但是他不符合政策,所以无法迁户口。小姑娘感觉很委屈,按照政策他确实不能迁户口,自己也把政策一条一条给他解释清楚了,为什么还要投诉?教导员了解情况之后说“不要紧,我们按照政策办就行。对了,你给他做登记了吗?”小夏愣住了,登记什么?教导员说“他现在不符合政策,万一以后政策有变化了呢。你现在登记下来以后有什么情况可以联系他来迁户口呀。”小夏这时才恍然大悟,嘟囔着“以前也没人登记,也没人教我登记呀。”教导员说“户籍民警虽然不能像刑侦民警那样出生入死勇破大案,也不能像社区民警那样群众工作游刃有余,但户籍民警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有些事在你看来可能是小事、琐事、杂事,但对群众而言,就是他们的大事、急事、难事。对于你来说,登记一下可能就是一分钟的事情,但是对于群众来说,就是一个可能,一个希望。”从那以后,小夏似乎得了“职业病”,到哪儿都要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符号甚至只有她自己才能看清楚。而也是从那以后,只要小夏在的户籍前台,涉及户籍的信访投诉也与她“绝缘”了。
“疫无忧”服务品牌赢民心
2021年,随着公安改革的逐步落实,原先的户籍窗口扩充成了综合窗口,工作内容从单一的户籍业务,扩充到涉及户籍、身份证、车驾管、出入境等方面的203项业务。这对于刚工作只有5年的小夏来说,挑战不小。但小姑娘积极应对改革带来的成倍压力,短时间内就融会贯通203项业务的主要内容,同时,还带领文员一起学习。
2022年疫情发生以来,经常有群众在综窗办理业务时,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材料不齐全或者到不了现场。夏雯清依托分局开发的“枫警信用”平台,积极打造公安政务服务“疫无忧”服务品牌,对于信用良好但材料缺失、不便到场的群众,开展“容缺办理业务”,为群众排忧解难。3月,辖区的赵先生到派出所迁户口。户籍业务办理需要核查资料原件,但是赵先生的几样证明材料在内蒙老家没有带来,现在疫情影响也不方便回去取。她了解了相关情况后,依托分局的“枫警信用”平台,查询了赵先生的信用记录,为赵先生“容缺”办理了户口迁移,并告知赵先生后期要将原件送来进行补核。赵先生后来将原件送来时表示:“非常感谢花港派出所体谅群众的难处。”而小夏因为一天下来工作的劳累,因为群众的这句话,心里美滋滋的“这个苦,我吃的值了!”
你为我服务,我为你守护
都说幸福是双向的,在花港派出所这个“幸福窗口”里工作的警察姐姐们可能是幸福指数最高的。小夏带领2名文员,她们几乎每天都被“幸福”投喂着。花港派出所的综窗柜台上,总是会收到一些甜蜜的“慰问品”。小夏和文员有时候都感叹“被这么投喂着,想不胖都很难啊!”
除了被群众送的零食外,由于综窗业务的繁重,小夏和文员很多时候都会患上溃疡或者喉部炎症。5月16日下午,市民陈先生到花港派出所综窗办理户籍业务时,小夏随口对文员说了句:“这几天我口腔溃疡好疼啊。”不一会儿,刚办理完业务离开的陈先生再次来到前台,顺手丢下一盒治疗口腔溃疡的药,便转身离开,小夏不知所措地愣在原地,但很快反应过来,心里的暖意却无法言喻。类似这样的温暖场景,在花港综窗并不罕见。“我”用心服务,收获“你”的默默关心,不期而遇的小美好给看似平淡的日子增添了几分色彩。(栖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