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42个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 创建12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南京发布2022年村镇建设计划
2022-03-31 11:43: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完成42个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项目,创建12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完成60户新增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记者从《南京市2022年村镇建设计划》了解到,南京今年村镇建设工作将继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紧紧围绕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农村住房条件改善等重点工作,从试点引领、项目建设、政策保障等方面多点发力,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按照省、市农村工作部署要求,南京市建委制定了今年村镇建设计划,明确3方面主要目标和3大类重点任务,为全年村镇建设工作提供指引和保障。

系统推进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

吸收借鉴海绵小镇、智慧小镇、慢行系统、小镇客厅等先进理念,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功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探索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的方法、标准体系、政策机制,打造“形态好、环境美、功能强、产业特、文化显、管理优”美丽宜居小城镇样板。组织推进石湫、汤泉、淳化、白马、桠溪5个省级美丽宜居小城镇试点建设,计划实施项目9项。

以整治生活垃圾、整治黑臭水体、整治脏乱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重点,改善被撤并乡镇集镇区环境面貌,完善镇区生产生活基本服务功能,续建完成高淳区3个被撤并乡镇集镇区整治项目。

加快推进中心镇老镇区功能提升和新镇区项目建设,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镇区综合承载能力。本年度推进溧水区白马镇省级重点及特色镇发展项目建设,计划实施项目4项。

根据现状和发展需求,指导六合、高淳两区镇区道路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补齐功能短板,统筹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并适度提高补助标准,继续支持两区高质量发展。

协同打造美丽宜居、特色田园乡村

系统推进美丽宜居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扎实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功能、提升环境品质、彰显地域特色。

坚持生活宜居宜业、村庄绿化美化、设施配套完备的原则,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持续改善村庄公共环境,高质量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努力推动特色田园乡村由点创建向区域集聚示范延伸,形成一批融山水、田园、产业、乡愁于一体的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计划建成12个“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计划完成6个以上省级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和保护项目建设计划编制,开展17个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利用、防灾安全保障、历史环境要素修复、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保护性建设。

常态长效改善农村住房条件

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出台政策文件,明确扶持对象、审批程序、补助标准等,全面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确保脱贫攻坚政策精准落地。

开展农房安全隐患全面整治工作。对动态新增的困难农村危房及时纳入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计划,持续改善农村群众住房条件。实施约250户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村房屋整治,累计整治完成率超过50%。

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农房建筑调查。根据部门职能分工,重点抓好农村房屋建筑调查工作,计划完成全市约140万栋农村房屋建筑调查工作,有序推进我市全部农村房屋数据核查、汇交等工作。

确保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动态清零”。指导各郊区定期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情况调查,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落实市级补助政策。本年度计划对新增60户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实施改造,实现“动态清零”。

持续改善农村住房条件。重点围绕农村危旧房整治、农房建设管理、打造乡村特色风貌、完善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持续改善我市农村住房条件。编制完成并推广我市《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技术指引》,有效指导农村房屋新建翻建。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实施路径。近年来,我市城乡空间结构持续优化,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下一步,市建委将充分发挥好村镇建设牵头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强化指导服务、保障资金落实,为重点任务推进凝聚工作合力,以切实行动助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宁建轩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殷文静

标签:
责编:殷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