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党支部 抗疫大能量
——南京华侨路司法所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参与抗疫纪实
2021-08-24 17:3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于春华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爆发之时,南京市鼓楼区华侨路司法所这个刚刚成立不到两年的三人党支部,也是华侨路街道工委中人数最少的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下沉在社区、冲锋在一线、服务在基层以实际行动保障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践行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

  7月21日,当南京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1号通告后,街道工委立刻行动起来了,司法所党支部也应令而动,书记于春华立即召开支部会,要求大家严格按照街道工委的部署,把党史学习落实到抗疫的实际行动中去,不讲条件,不讲价钱,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并发动非党员参加。当天支部3名党员和1名群众,穿上红马甲,戴上红袖标奔赴包段社区清凉山社区,和社区工作者一起下到居民小区开展防控宣传、张贴疫情通告、提醒居民减少外出注意防护等工作,加班加点到深夜。

  从7月22日至8月2日在四轮核酸检测工作中,支部成员积极协助社区准备核酸检测场地、检测用品、合理安排人员流动线路、摆放提示牌等,由于检测现场人员较多,保障压力大,作为引导员的他们,认真维持秩序,严控“一米线”安全距离,确保不发生交叉感染。现场主动帮助老人进行注册,照顾残疾人进行出入登记信息。在炎炎烈日下,有的居民性格比较急躁,表露不满的的情绪,他们能耐心劝导,宣讲政策,最大限度的争取大家的信任和理解。支部成员都是五十开外的人了,最大的近六十岁了,他们踏着朝阳来、顶着星星回,本来睡眠都不好的他们,每天坚持按时到达现场,开始连续六、七个小时的“站立行走”工作,饿了就蹲在路边扒几口盒饭,渴了就喝几口矿泉水,一天下来满身臭汗,身体疲惫但从没有人叫苦喊累,只有相互之间的一丝丝微笑,一句句鼓励。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支部成员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块阵地”的口号,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彰显一名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支部书记于春华是司法所所长,既是街道的抗疫主力,又是党支部和司法所的领导者,街道分到司法所的工作只要一个人能完成的,他就不会叫其他人,自始至终,满血战斗,有时刚睡下,接到电话又赶至工作现场,进入常态防控后,他作为党支部唯一一个参加街道大夜班卡口的值班,一夜下来身体疲惫,由于所里工作还要正常开展,他只能晚上白天连轴转,防疫、工作两不误;党员王传光有点过敏性体质,每次参加核酸检测引导工作,都因为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流淌的汗水导致全身过敏,有时奇痒难忍,但从没一点怨言。特别是在参加小区卡口值班过程中,一边值守,一边发动居民中的老党员、老同志加入到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中来,发挥党员的正能量。党员佘焕朝,母亲年迈80多岁,孤身一人住安徽和南京交界的地方天长市农村,原本每周可以回去照顾一下,因疫情和工作需要,他放弃了做核酸就可以回去的念头,委托邻居帮助照顾,专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司法所干部杨东强,他不是党员,他还有四个月就要退休,完全可以要求休息,但他也主动请樱,积极参加核酸检测的场地准备和现场引导工作,从不叫苦叫累。

  这就是华侨路街道工委最小的支部,同样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平均年龄超过53岁的几名干部,又有着30多年党龄的普通党员,他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默默工作,只有奉献,不讲索取,在人民需要的时候,以党员的光辉形象,发挥疫情防控的大能量。

  于春华

标签:疫情防控;党员;防控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