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记者 尹丹丹)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春节期间选择回乡过年的人大幅度减少,导致南京本地的厨余垃圾数量大量增加,给垃圾处理工作增添了难度。如何最高效、便捷地完成垃圾处理并“变废为宝”?近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南时报记者走进总部位于中国(南京)软件谷的江苏达泽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深入了解厨余垃圾处理背后的故事。
“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厨余垃圾更是如此。”达泽环保总经理业从平告诉记者,当前厨余垃圾收运车在完成卸料之后,可通过“三相分离法”,实现油、水、渣的分离处理:通过粗分选系统将物料中粒径大小在60毫米以上的金属、瓷片、玻璃及塑料袋等杂物分离出来,得到以有机质为主的均质物料进入后续工艺步骤,最大化避免对机器的伤害。由于水油密度不同,可自动分层,企业便可先让水、油流入不同容器,再将过滤后的固体残渣转移出来,实现三者的分离。
之后,粗油脂可销往炼油厂生产生物柴油,抑或是用来制造肥皂;固态残渣经过发酵,可作为有机肥应用于农业种植;液态水经处理后可进入污水处理厂二次利用。在业从平看来,厨余垃圾处理环节所产生的油脂、废气、废水、废渣均有妥善的处理措施和明确的出处,可以实现整个厨余垃圾处理过程的全方位监控和资源化利用,同时也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1吨厨余垃圾中蕴含60%-80%的水分,我们所做的,就是把这些水分提取出来过滤干净,进行二次利用。”达泽环保总经理业从平表示,对于分离出来的垃圾渗滤液,公司会采用除色、沉淀、高级氧化等方式,使其达标排放。
业从平也向记者展示了垃圾渗滤液处理前后的差异:刚分离出来时,水质泛黄并含有杂质,根本无法使用。通过添加各种化学物质,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污染物和寄生虫卵,去除污水中的磷、氮、难降解的有机物、无机盐等,水质逐渐变得清澈起来。最后,将处理后的清水排入污水处理厂。此时的“废水”已然变身为宝,可用于绿植灌溉、市政施工用水等,实现二次利用。
早在2019年12月,达泽环保便已开始走上让废水变身之路,在苏州市昆山市花桥镇建成中转站(餐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心,日处理流量为15吨。
江南时报记者了解到,达泽环保的垃圾渗滤液设备具有全量化、一体化、智能化、高能效化四个特点,即全量达标排放、无膜浓缩液产生,设备占地面积小、运输安装方便,远程智慧平台统一管控,自主研发“强化物化+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同时,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维护简单方便,可无人值守,无需专业人员管理。该设备运行成本也较低,1吨水处理成本约为35元。
江苏已正式进入“垃圾强制分类时代”,对于垃圾渗滤液设备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有了昆山花桥镇的试点,我们的垃圾渗滤液设备正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业从平告诉记者,希望通过公司的来及渗滤液设备进一步提升厨余垃圾的处理能力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契合餐厨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原则,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据悉,中国南京软件谷产业聚集效力强,江苏达泽是其中的一家环境领域数字化技术服务企业,融合河海大学百年水利研究经验及国家科研平台的丰硕学术成果,在环境领域工业控制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高新技术服务见长,业务范围已遍布市政水处理、管网泵站、固废处理等各环境产业链;集系统研发、智慧水务、水环境治理解决方案、工程施工、系统调试运维于一体,曾为多家知名的全国性水务集团提供移动化、精细化、数字化的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