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仁杰教授趣谈“单方一味 气死名医”
2021-01-31 19:5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史仁杰  
1
听新闻

  单方主要是指用一味药治病的方法。单方由于药味简单,价格便宜,甚至不用花钱在身边就能找到药材,又有一定的疗效,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过去在农村,医疗条件较差,很多人都用过单方治病。有些名医都认为没法治的疾病,有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使用单方居然得到了治愈,这在民间被戏称为“单方一味,气死名医”。自古至今,“单方气死名医”的故事一直都有流传。

  传说宋徽宗赵佶的宠妃咳嗽不止,经太医治疗后未见减轻。徽宗大怒,命令太医必须在3天内治好,否则杀头。太医在家里坐卧不安,忽然听到门外有叫卖声:“家传单方,包治咳嗽,一文一帖,无效退钱”。太医想:反正自己已经没有办法了,不妨试一下,碰碰运气。于是,就出门买了几帖药到宫中给宠妃服用。谁知宠妃的咳嗽竟然当日获愈。宋徽宗因此龙颜大悦,给太医赏银百两。太医回家后差人去街上寻找那个卖药的小贩,并以百两银子相赠送以换取药方。小贩欣然同意,就把方药告诉了他。原来那包治咳嗽的药,是将海蛤壳放在火上煅过后磨成的粉末。

  康熙皇帝得了一种浑身红疹奇痒的病,御医治疗却一直不见疗效。有一天,康熙独自出宫微服夜游,路过一个小胡同时看到一个小药铺,于是就进去请老板看病。老板给了他一大包生大黄,让他回去煮水泡澡,说是泡三天就能治好。康熙将信将疑,回宫后命人将药煮水泡浴,皮肤痒疹果然获愈。康熙为感谢小药铺老板治疗,帮助建了一座大药铺,并亲赐“同仁堂”店名。这就是“同仁堂”药店的来历。

  溧阳老乡老吴十年前患上了克罗恩病肛瘘。一般认为这个病无法治愈,即使接受各种治疗也不能阻止病情发展。目前,治疗克罗恩病肛瘘,主要采用美沙拉嗪等药物以尽可能控制病情发展,如发热时则予抗感染、化脓时予以切开排脓。老吴的肛门部的脓肿范围广,脓腔又深,多处破溃流脓,时不时要到医院挂水或手术排脓,还曾在某全国肛肠病中心住院治疗数个月。为治这个病,老吴钱花了很多,病却越来越重。我也给其排过脓,当时脓腔已经发展到近大腿了,后来一直没有联系。去年与溧阳分院的沈主任闲谈时,问起了老吴的情况,沈主任说老吴通过服用单方,病已经完全好了。我感到非常惊奇,要了老吴的电话,与老吴取得了联系,并讨教到了这个单方。

  对于单方,我院已故国医大师干祖望认为:单方不姓“中”。因为单方不讲辨证,也不问药量,也不谈中医理论,有时还有很大的副作用,甚至有引起中毒或死亡的情况,所以不属于真正的中医药。

  单方不仅中国有,在世界各国都存在,而且历史都还很长。各国以前的医生很多都是用单方草药治病的,有时还加入了宗教的成份,带有神秘的色彩。只不过各国的传统医学后来因为文化、思想、科学的不同,而走上了不同的方向。西方走了依靠实验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医药学的道路,而中国则走了一条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草药的道路。这个话题很长,我们不在此谈论比较原始。

  所以,中国的单方是中医药的一部分,只不过比较朴素、中医对中药药性、药理和功能、主治的认识,最早就来源于单方的用药经验。所以,单方在中医药学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之所以说单方是朴素的医药学知识,是因为单方来源于民间的治病经验,有时甚至是从动物那儿学来的。如印尼的烧木炭工人发现经常有猴子来偷木炭吃,专家分析认为是因为猴子在吃当地的一种含有毒素的树叶后会引起腹痛,猴子偶尔偷吃木炭后,发现能够止腹痛,于是互相传授,就会成群结队地来偷木炭吃了。曾经有动物学家观察到在猴王争霸战中,老猴王负伤很重,动物学家判断猴王必死无疑。谁知过了几天,老猴王回来了,看不出负过伤。动物学家因此感到不可思议,有次就跟踪负伤的猴子,发现负伤的猴子会摘取不知名的树子嚼得很碎,捏成一团,敷在伤口上,自我治疗。人和动物一样,发现单方草药的功效有时靠的是本能,有的是偶然吃了某种植物后发现有疗效,下次再尝试发现果然有效而成了一种经验。

  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则是一种主动探知药物性味、功效的行为,反映的是华夏先人的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行为。《神农本草经》作者托的是神农氏的名,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专著,书中对于药物的性味、产地与采制、炮制方法,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等都有涉及。其中记载的许多药物至今仍然在临床广泛应用,比如人参补益、黄连止痢、麻黄定喘、常山截疟、大黄泻下等。而且各种药物主治疾病的种类约有170余种,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疾病。

  前贤在使用单方的过程中,通过收集、总结和归纳,对某一药物的认识逐渐丰富、全面起来。中医理论形成后,对药物的性味、归经、功用、主治等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药物的使用范围也得到了跳跃性的扩大,治疗疾病不再简单地使用单方,而是把多个“单方”联合起来使用。这样,可以治疗更多、更复杂、以及未知的疾病。药物在方中起的作用,更多时候是增效、减毒、纠偏、平衡、调和药性。

  历代名医都很重视单方的应用,有很多用单方治病的案例。中国历代的医、药书籍也都重视单方的收集,传承的单方很多,历代都有专门记录单方、验方的书。青蒿素的提取成功就源于《肘后备急方》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换言之,没有《肘后备急方》,当初提取青蒿素还不一定能成功。

  由于单方用药有其特定的适应证,即每味药都有其个性或专长。用好其专长,往往能提高临床疗效。但现在很多医生都不知道单方,不清楚药物的个性,这也是目前影响中医临床疗效的因素之一。中医在临床诊疗时,若能将辨证和单方结合起来使用的话,一定会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但是,药物发挥作用靠的是药性,药性就是偏性,偏性有时就是毒性,用得不对,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过敏、中毒,肝肾功能损害等。服用单方、偏方致人死亡的案例也经常有报道。所以,单方也不能随便乱用,必须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或中药师指导下使用,同时必须注意按照正确的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禁忌等。

  (本文作者史仁杰,男,1963年6月出生,江苏溧阳人,博士。现为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

标签:江苏名中医
责编:管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