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抗美援朝老兵!李仲群:北方,那是祖国的方向
2020-11-03 16:0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玄宣 殷文静  
1
听新闻

抗美援朝老兵李仲群

人物简介:李仲群,91岁,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创作员,1949年12月参军,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是12军34师文工队队员,现任玄武区军休四所第一党支部宣传委员。在抗美援朝期间曾获得朝鲜授予志愿军军功奖章两枚、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赠抗美援朝纪念章一枚、获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和平万岁”抗美援朝纪念章一枚;曾立三等功一次;主编抗美援朝回忆录《烽火青春》。

李仲群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获得的徽章

江南时报讯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近日,南京市玄武区军休四所里,91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李仲群谈起当年峥嵘岁月,仍记忆犹新……

南方人初到朝鲜洗脸得砸个冰窟窿

1951年3月,李仲群在风雪严寒的冬天踏冰卧雪徒步走过了鸭绿江,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行军,到达前线,从事战地救护工作。

“我们是南方人,没想到会有那么冷,早晨要洗脸得砸个冰窟窿,毛巾放进去抖一抖,提起来赶紧擦脸,不然毛巾又结冰了。”李仲群回忆道,“穿了好多衣服感觉还是冷。”当时车被敌军炸掉,所有东西都要靠战士自己背,粮食、装备、自己的行李、演出道具等,行军途中热到出汗,部队停下来又冷到发抖。但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战士们依然进攻得非常勇猛,李仲群坚定地说:“因为我们是为了新生的共和国而战,为刚恢复的自由、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战,保家卫国,师出有名。”

由于自身身体原因和当时的艰苦环境,李仲群刚到朝鲜就生病了,拉肚子、发高烧,但却从未放弃上前线的机会。当年的执着也留下了病根,如今南京秋季的晴好天气里,李仲群在屋子里也总觉得有丝丝凉意,不够暖和。

舍己为人的年轻排长,最后指明的方向是祖国

与李仲群老兵初次见面,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焕发的气色和炯炯的眼神,一点也不似90岁高龄的老人,说起往事他也会热泪盈眶,声音微颤,在战场上,一位接触不到半小时的年轻排长,成了他终身不忘的记忆。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结束,战报传来全线歼敌四万多人的喜讯,在回撤收尾时,遭到敌人的反攻,李仲群等人接到命令紧急运送伤员。“我们在后山腰的石壁下找到了5个伤员,检查发现没有一个是轻伤。一个左胳膊被打断;一个右脚踝被炸伤,瘀血肿得像个大面包;一个头部被汽油弹烧伤,眼睛已失明;一个腹部被打穿;还有一位排长的两条腿都被炸断。”情况紧急,李仲群一行决定让断胳膊的牵着眼睛失明的,让脚踝伤员扶着担架走,可一副担架无论如何抬不了两个重伤员!

山下枪炮声骤然激烈,几发炮弹越过头顶,在后山坡爆炸,敌机在公路上轮番扫射,卷起尘暴。撤退迫在眉睫,腹部被打穿的战士说:“你们为我带个口信,我是重庆市巴县人,姓黄,家里仅剩祖母,请告诉她老人家,孙儿为国尽忠了!”这时两条腿都被炸断的排长从担架上强撑起上身,对腹部被打穿受伤的战士说:“用这担架抬你走。”他说得那么平静从容,但谁都知道这句话意味着什么。腹部受伤的战士连忙推让,排长说:“你既然认我是排长,这就是命令。”李仲群一行人才发现他们也是素昧相识,根本不是一个连队的。

“我那时21岁,他比我还年轻,烟熏汗渍的脸上,那双疲惫、痛楚的眼睛,仍然是那么明亮而又深沉。”几十年来,李仲群对排长依旧难以忘却,他说当时下面的路不能走了,排长手一直指着北方,说到这里李仲群声音哽咽、眼眶湿润,“排长最后明确指给我们的道路,是北方,那是祖国的方向!”

当年排长只留下了一本笔记本,首页上方工整地写着:“祖国——我的母亲”。而下边单位代号和姓名,却被血污浸染得一片紫黑,怎么细看也辨认不清。“当年撤离时,排长向我们要了一把枪,我时常想后来他怎么样了?是被救了,是继续杀敌,还是……”李仲群咳嗽了几句,短暂地沉默了。

寄语当代青年:最伟大的爱就是对祖国的爱

朝鲜战场的经历,给当年才20岁出头的年轻士兵李仲群,上了一堂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一课。60多年过去了,他已年过九旬,却从未忘记那位排长,和他一样年轻却拥有着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谈到对当代青年的期许,李仲群动容地说道:“每个人心里有祖国,这个国家就一定会强大一定会发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一个人最主要的情感,最伟大的爱就是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爱!”

舍己为人的年轻排长教会了李仲群大爱,李老更希望能将这份爱传递下去。和平来之不易,无数英雄负重前行,用血和泪铸就的长城,才换来现世安稳,当代青年应更加勤奋努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图为李仲群的书法作品

文艺兵出生的李仲群,唱歌、跳舞、书法、写剧本样样精通。年逾90的他还每天坚持练习书法。写下 “七十年前保家国,人民最爱志愿军”“ 抗美援朝,卫国保家,打出军威,崛起中华 ”…… 采访后,李老理了理军装,做了几个芭蕾舞的动作。每一个动作精神有力,气质犹存。

通讯员 玄宣(供图)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殷文静

标签:排长;李仲;抗美援朝
责编:殷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