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区普法春风涌慢城
2020-08-12 15:2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何清清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七五”普法以来,南京市高淳区紧扣中心大局抓普法,突出重点对象抓学法,着眼法治效果抓用法。法治宣传全覆盖体系建设、“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法治文化惠民工程、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等跻身省市前列,并荣获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称号。

一是全面开启“七五”普法新征程。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实效驱动,高标准编制“七五”普法规划。认真执行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例会制度,适时研究普法工作,会诊问题把脉方向。召开“七五”普法动员大会、中期推进会和终期评估验收推进会,围绕把准方向、突出全面、创新方式、增强实效,对全区“七五”普法工作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全区党政综合绩效考核体系,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法治高淳、平安高淳建设等内容,实行目标化管理、实体化运作、绩效化考评。

二是全面凸显“七五”普法新质效。制定“七五”普法考核验收细则、新闻报道员职责,建立普法志愿者队伍,明确普法讲师团成员准入条件和工作制度,促进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制定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办法,建立任务清单、工作反馈“双报送”、履职评议等制度,适时总结通报落实情况,切实推动普法责任制“落地生根”。全区各单位报送普法任务清单70余份、工作反馈表10000余份,国家机关普法责任制落实率达100%。

三是全面夯实“七五”普法新内涵。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适时邀请法律专家学者举办宪法、民法典等专题知识讲座。组织开展“全省党员学宪法学党章网上考法”、“全省‘美好生活·法典相伴'倡议接力”等活动,切实推动宪法、民法典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促使“宪法至上”、“德法相伴”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以“4·8司法日”、“国家宪法日”宣传为着力点,统筹开展“农民工学法活动周”“美好生活·德法相伴”“德法涵养文明·共建绿色生活主题”“服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疫情防控·法治同行”“民法典与生活同行”等活动。法治副校长、普法讲师团成员通过“以案释法”形式,举办青少年普法讲座200余场。各单位依托区法宣中心、图书馆等场所,开展学习参观、警示教育及道德法治讲堂200余次。高淳区检察院被共青团中央命名全国“青少年维权岗”。

四是全面营造法治宣传新氛围。电视制播《法治高淳》《高淳警方》《应急在行动》《市场监管》《交通纵横》等法治类节目300余档。报纸开设《高淳法苑》《淳美头说治安》《普法》等专版300余期。“高淳普法”微博发布原创作品40000余条,在全市稳居前列,进入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总榜20强。“高淳司法”微信设置“以案释法”栏目,“一博一信”阅读量达1亿多。2019年,高淳区司法局荣获“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区法院、区检察院分别荣获“全国法院司法宣传先进单位”、“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称号。

五是全面构建法治文化新格局。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力实施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法治文化作品创作传播、法治文化惠民“三大工程”。精心打造宪法宣传教育中心、宪法宣传专区、民法通道与法典小道。高淳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区泮池反邪教文化主题公园等被评为全省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砖墙镇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东坝街道和睦涧村“三治文化园”等14个阵地入选南京市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区镇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覆盖率达100%。公益广告《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被评为第十五届全国法治动漫微电影作品一等奖。

六是全面推进社会治理新发展。2018年,高淳率先在全省实施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并举”建设,深入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展开非诉化解“3437”工作布局,积极引导群众形成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的法治习惯。优化“一村一法律顾问”服务方式,全面实行“遇8有约,天天有约”现场法律服务制度。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全面提升乡村治理“硬实力”、“软实力”和“内生力”。全区各村、社区已构建起“党建+网格+基层治理”、“党建+网络+基层治理”等运作模式,“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全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率达48.1%。高淳东坝街道和睦涧村、固城街道蒋山村分别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称号。(何清清)

标签:普法;法治;法治文化
责编:李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