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佩戴口罩,步履匆匆,穿梭在板浦镇的各个核酸检测点,张贴公告、沿街宣传的民警中,总有他忙碌的身影;手持小喇叭,劝导群众“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不串门、不聚会”,他总会给人句句温馨的忠告;每天运动数万步,进行地毯式排查密接者,高效率追踪大数据的他,总能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他就是海州分局板浦派出所德芳社区29岁的民警蔡鹏程。
战“疫”一线守初心
德芳社区地处板浦镇中心,面积525亩,常住人口3230人,暂寄住人口2000余人。因板浦镇位于城乡接合部,所以这个社区的人员成分复杂,治安形势相对严峻,这对于一个刚刚从事社区工作4个月的民警来说,要想把这里快速治理好、管控好,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有着强烈责任感、事业心的蔡鹏程,却带领辅警和志愿者广泛发动群众,将那里的工作快速开展得有声有色,尤其是3月初疫情袭来后,他更加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3月4日晚11时50分,加班刚回到家的蔡鹏程,突然接到单位通知:疫情紧急,马上返岗。“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火速赶回所里接受调度,并按照最新工作部署,牵头负责板浦21个核酸检测点和2个治安卡口的安保维稳工作。为维护好这些重要点位工作秩序,他牢记使命,尊重群众,真诚地面对每位辖区群众,既为疫情防控构筑了一道坚强防线,又为辖区群众提供了安全保障。
“蔡警官,官庙村检测点有人闹事!”凌晨时分,一通急促的电话,让蔡鹏程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立刻放下还没来得及吃的泡面就赶到了现场。经询问得知:是个别群众因排队引发了纠纷。他当即从疫情的传播形势、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触犯法律和道德的后果等方面,进行劝解、疏导,终在1个小时后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配合。等到第一轮所有点位检测结束,他回到所里已是凌晨4点。
甘“辛”奉献暖民心
面对严峻的突发疫情,他始终坚持在疫情一线,不辞辛劳地带着小喇叭走街串巷,反复劝导群众不要随意外出,出门戴好口罩,阻断传播风险。系列真诚细致的工作作风很快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因疫情发展较快,很多辖区群众买不到口罩、酒精,心急如焚。蔡鹏程得知后,立即四处求助,联系相关部门调运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并自掏腰包为困难群众送去急需品。
然而,即使再忙,他也没有忘记关心辖区群众的身心健康。3月8日上午,板浦镇南门社区核酸检测点进行全员检测时,一位80岁的老太太不慎摔倒在地,造成骨折,痛哭不已。正在检测点值守的蔡鹏程立即联系老人唯一在连的亲人——在宁海街道从事疫情防控工作的儿媳妇,并驾驶警车将她接来处理老人的医治事宜,同时紧急呼叫120。120急救车赶到后,他又快速配合医护人员将老人抬上担架,送医治疗。后老人儿媳妇专门打来电话,敬佩地说:“蔡警官,要不是你到宁海接我,我根本没法过去,我们全家很感谢您。”
忠“程”履职付真心
“让我来!”“这里危险,我先上!”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蔡鹏程比普通人更懂得危险性,所以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3月9日以来,他每天都会拖着沙哑的嗓子,一边劝大家戴好口罩,一边维持核酸检测点秩序,同时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当天下午,他刚刚在核酸检测点为一位拄着拐杖的残疾人开设好“绿色通道”,就接到了一个社区工作人员电话:“蔡警官,我们卡口遇到一对外地父子要出板浦,情况特殊,请您来解决一下。”接完电话,蔡鹏程即刻驱车赶往板浦与灌云交界的卡口。
经了解得知,要出卡口的是盐城市响水县一对王姓父子,小王当天从外地返家,买错高铁票,到了连云港。老王怕儿子再出差错,遂乘大巴抵达连云港欲接儿子回家。谁知,父子俩刚汇合就遇到了凶猛的疫情。因连云港所有客车全部停运,家境贫寒的他们只好决定徒步回家。没想到,路过卡口时被工作人员拦了下来。
“我就带了200多元,根本没法在外长期食宿,所以想回家。”老王真诚地说。望着这对朴实的父子,蔡鹏程迅速查验了他们的健康码与核酸报告,确认无误后,当场掏出500元现金塞给了老王:“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有困难再跟我说。”
“警官,这不合适,怎么能要您钱呢?”老王十分意外,慌忙推辞。蔡鹏程真诚地说:“你们拿着先解燃眉之急,我再帮你们协调宾馆。”
“那好,就当我们借您的,等回了老家再把钱还给您,真的太感谢了。”很快,蔡鹏程就给这对父子设法安排了一家宾馆,并将他们报备给当地卫健部门进行了健康监测。随后,他又投入到“疫”线前沿,开始了紧张工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蔡鹏程挺身而出,勇担使命,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牢牢“钉”在了前沿阵地,谱写了一曲“疫情不退、警察不退”的忠诚赞歌。他说:“危难时刻团结奉献最重要,我个人多做一些,同志们就能多歇一会儿,大家携手并进,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