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印记:抗疫的日子
2020-05-18 15:28:00  
1
听新闻

不知不觉,我的《家乡印记》已经四个月没有更新了。

不比名家高手,我的《家乡印记》只是偶一为之,多为临时起意,随遇而作,脱离家乡环境,没有情感激发,写作就缺少足够动能。

与众多游子一样,长年在外工作生活,只在假期返回家乡,而每年的多个假日中,春节,无疑是浸润乡土文化、唤醒家乡情感的最佳时机。

仿佛是老天有意作对,很不幸,这个春节,不期而至的疫情里,无数人的故园失却了盼望中欢乐与祥和,那么多的乡人放弃了预约好的走亲与访友,而我,与许多淳朴的父老乡亲一样,无可奈何里,更多的时间只能宅在家里。

相似的节奏,相近的内容,一天又一天,一日复一日,一个本应完美的假期就这样过去了,眼见着我的《家乡印记》没有了更新的机会。

有时候,无所事事本身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更何况,生活向来就比我们的写作丰富。姑且不去言说多难兴邦之类的宏大命题,仅仅日常的耳闻目睹中,同胞遭难后的痛苦与悲哀,万众抗疫中的可歌与可泣,就足以让我们动心、动容、动笔。

于是,我的这一篇《家乡印记》就将视角停留于这2020年新春的“抗疫”——这是一个想逃也逃不过的劫难,这是一段必须记录下来的艰难时刻,属于武汉,属于湖北,属于整个中国,也属于我的家乡。

在前不久推送的那篇题为《这一个,非常的春节》公号文章里,我曾做这样的叙述:“起初,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报道并未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至少,在我春节前一天回到家乡的时候,尽管风声已起,大家尚未意识到疫情的严酷程度。在行人稀少的公路边,这位大爷见我戴着口罩提着相机在他家附近拍摄,还以为我是暗查环境卫生的政府工作人员。

在偏僻空旷的红梨湖西岸,意外邂逅的一位汉子远远地向我打了一声招呼。根据口音,我断言他是外地人,而出于自尊和自清,他赶紧表明自己是安徽金寨人,来盛泽工作生活已二十多年,除了难改的方言,其余的,渐渐本地化了。这下,轮到我惭愧了——对家乡的当下,我了解的不比他多。

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归属这片土地的事实。这里,烙下过我年少的足迹,寄托过我曾经的希冀,也留下过我难忘的故事——就在他凝望处的那片水面,某年夏季,我与生产队长摇着公家一条载着化肥的水泥船,行至水中央,在大力推拉的瞬间,橹绷绳突然崩断,我毫无悬念地坠入湖底,一阵惊恐的划拉,人出水面时,船儿已飘出老远。

大难不死后的一次偶然机会,我听到作为长辈的生产队长向别人解释,意外发生时,他六神无主,脑海里储存的认知告诉他,此处水下有“落水鬼”,出手搭救或将搭上自己那条命!

如果说,那是一段属于我个人的刻骨铭心记忆的话,眼下正经历着的"战疫"必将成为全社会一次无法忘怀的记忆,这样的记忆同样会让我们刻骨铭心,比如这样的画面——春节里空空荡荡的盛泽汽车站。

因为车少,穿村而过的苏嘉公路显得比往常整洁宽敞一些。这条始建于民国22年的公路,从苏州出发,经吴江、平望、盛泽后抵达嘉兴,全长70余公里。早年受经济水平限制,路上的车子不多,到我年幼时渐渐热闹,这些年,则是车水马龙、繁忙异常。这个春节,路上车辆稀少的模样至少四十年不见了。

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我的家乡早已工业发达,经济繁荣,人口密布,平常年景,就算春节假期,大量外来务工经商人员与本地居民杂糅融合,熙来攮往间,把个镇级建制的区域拥抬得像一座不小的城市,商店林立,街面繁华。而这个春节,窝在家里的市民乡亲不再走动,新近开业的凤凰荟商业广场门可罗雀。

随着舆论对疫情关注度的不断提升,随着各级党政部门的日益重视,根据镇上指示,春节的后几天,村里开始组织人马在相关路口对进出人员进行核查与登记。

全镇上下齐心协力,保家护院。与此同时,为了这里的一些单位和个人纷纷出钱出力,驰援疫区。早在疫情爆发初期的1月27日,当地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恒力集团就向武汉捐赠了一亿元善款。

另一家知名企业盛虹集团拿出3000万元,专门设立扶持资金,用4天时间紧急“复活”一家破产口罩企业,生产疫区急需的KN95口罩和一次性无纺布口罩。

我所认识的黄家溪村党委书记陈志明捐款一百万支持抗疫。

据了解,整个盛泽,这样的驰援活动还在进行中。

家乡一向民风纯朴,百姓世代安居乐业,春节期间遭遇如此重大不测,大家十分理解与配合政府的决策,不少私家车停进宅院,轻易不再出行。

为抵御疫情,守卫家园,许多乡亲每天坚持洒扫庭院,清洁环境。

在外面不少地方急于抢购囤积给养的时候,这里的人们非常淡定——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确保家里不缺粮,不缺油,不缺鱼肉,不愁小康。

信息时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恐怕只有那些动物了。在眼下人类难抑惊恐的时候,我倒希望这只老母鸡一直这样优雅笃定地觅食。

人们常喜欢说自己的家乡人杰地灵,这一点上我也不想免俗,只是此刻不是提这个话题的时候。不过,我要告诉外地的朋友,在我家乡,只要不偷懒,蔬菜是吃不完的。千万不要以为我在为写作凑素材,图中这块菜地本是我家所有,父母在世时常种植四时蔬菜。如今,旧宅租与外地客人,菜地也由其打理。

家乡是故乡。没有退休的日子,我还有固定的岗位与职责,单位要求尽快赶回所在城市,积累居家静养的足够天数。返城的第二天,来自家乡的消息说,所有的村子全面封路。

我理解,这是必须的举措。但愿这段封路的日子很快过去(发稿前夕,在盛泽镇政府工作的一位年轻朋友告诉我,现在上面不允许封路),毕竟,作为世界纺织工业重镇,这里的生产和经营必须尽快回复,更重要的是,谁都想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

好在,宁静与淡然中,激情犹存,希望永在。家乡如此,中国,肯定亦如此!

标签:家乡;春节;口罩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