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龟蒙像
陆龟蒙在平望放鸭滩
吴江垂虹桥畔原有一座三高祠,里面所祭祀的三人除了吴越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西晋文学家张翰,便是唐代诗人陆龟蒙。
陆龟蒙是长洲甫里(今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人,字鲁望,号江湖散人、天随子、甫里先生、江上文人,生于何年不详,卒于唐中和元年(881年),他年少时即通《六经》,赶考进士不中,遂跟随湖州刺史张抟游历苏、湖两州后,隐居家乡甫里,常亲自下田劳作,著有《耒耜经》,详细地记录了铲、耙、犁等农具的制作和使用。陆龟蒙嗜好饮茶,他常带着茶灶和书、笔床、钓具等物,往来吴淞江上,在现今吴江的平望、松陵、黎里、震泽、庙港等地隐居了较长时间,称得上是“半个吴江人”,吴江多种方志上称其为“寓贤”,明代嘉靖《吴兴掌故集》则称其为“吴江人”
传说当年唐皇听闻陆龟蒙很有才学,便要召见他,陆却不从;又拜为左拾遗,诏书下来,陆已卒,葬在甪直。陆龟蒙与皮日休齐名,人称“皮陆”,合著有《松陵唱和诗集》(松陵一直是吴江县〈州〉治所在地,现为吴江区政府驻地)。陆龟蒙的诗以写景咏物为多,著有《甫里集》,所作散文《野庙碑》等,则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腐朽,作了讽刺和揭露。
陆龟蒙在运河古镇平望的古迹遗有放鸭滩。放鸭滩,俗呼鸭脚浜,在平望驿的后侧。清道光《平望志》上云:“《钓龟集》曰:‘戶绕鸭阑开驿舍’,则滩在驿后无疑也。”相传此地为当年陆龟蒙的养鸭之处。宋代孔平仲撰写的笔记《谈苑》中说,“龟蒙性多,居笠泽”,有太监自长安出使杭州,途中一个太监用弹打死了陆龟蒙所养的一只鸭。陆龟蒙大呼曰这鸭是准备贡奉给天子的能言鸭。太监很是惊骇,只得以许多金帛来作赔偿,以求息事。当问到鸭能说什么话时,陆龟蒙巧妙地回答说能“自呼其名”。鸭的叫声“鸭鸭”,正是自呼之声,却是一点也不为诳,足见陆龟蒙甚是巧捷多智。对此轶事,北宋大文豪苏轼题诗曰道:“只因养得能言鸭,惊破王孙金弹丸。”清初吴江诗人张世炜和吴雷发也分别就“能言鸭”和放鸭滩作诗一首。张世炜的诗为:“溪头泛泛浪轻翻,倦憩平沙莎草繁。中贵不来时代远,已无金弹打能言。”吴雷发的诗为:“吴中高士著贤声,游戏何妨俗客惊。今日滩头芦荻里,一群新鸭尚呼名。”
陆龟蒙在平望留下佳话,还留下一首写平望母亲湖——莺脰湖的诗:
月落西林欲曙天,莺湖风静水如烟。
前朝废寺无僧在,犹有钟声警客船。
此诗的格局和风格与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有点相似。诗中的“废寺”,约指后来在江南一带颇有名声的殊胜寺的前身。古时,平望有八景,地处莺脰湖北岸的“殊胜晓钟”便是其中的第二景。殊胜寺所在之寺庙应在唐朝或之前已经有了,但奏请朝廷赐予寺额“殊胜”是在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的事了。对于“殊胜晓钟”此景,清雍正《平望镇志》配以图,并有一段描述,是为:“殊胜寺建自北宋,南临莺湖,北枕后溪,平川之古刹也。老僧暮鼓晨钟,不爽时刻。当斯时也,舟师闻之解缆,游子因而启行。昔祖珽闻鸡声而起舞,曰:‘此非恶声也。’余谓晓钟亦然,此可与茅店鸡声、板桥人迹同类而并观矣。”
罗隐与平望
罗隐(833一910),唐代文学家,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在咸通、乾符年间,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光启年间,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鏐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所著《谗造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鲁迅《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诗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于民间流传颇广。有诗集《甲乙集》和《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罗隐的家乡在浙江富阳,后入钱鏐幕下任职的所在为钱塘,均离平望不远,故他来平望恐非难得。明代吴江人、官至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的周道登在《重建(平望)文昌阁记》中有句云:“余闻莺脰湖,在昔为颜真卿、张志和、陆鲁望(陆龟蒙)、皮日休、陆羽、罗隐辈燕游之所。”燕游,为闲游、漫游之意,也为宴饮游乐之意,可见罗隐来平望,可能不是独自来,而是结伴而在平望相聚。由此,罗隐也为平望留下了诗作。
清乾隆《吴江县志》载罗隐泊平望驿诗
清康熙、乾隆《吴江县志》和道光《平望志》上均刊载了罗隐的《秋日泊平望驿寄太常裴郎中》一诗:
蘋洲重到杳难期,徙倚邮亭忆往时。
北海尊中常有酒,东阳楼上岂无诗。
地清每负生灵望,官重方升礼乐司。
闻说江南旧歌曲,至今犹自唱吴姬。
此诗是罗隐经过平望驿时写给时在太常寺任职的朋友裴郎中的一首七律。首联中的“蘋洲”,因当时的平望“淼然一波,居民鲜少,自南而北止有塘路鼎分于葭苇之间”,故称之也;“邮亭”,指平望驿亭。此联没一个“愁”字,但充盈着秋日的愁绪。
颔联中的“北海”,指三国时的孔融(153-208),字文举,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官员、名士、文学家,为孔子的二十世孙。汉献帝时期,他历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国相等职,时称孔北海;“尊中常有酒”,孔融十分好酒,他曾说“堂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是他的最大心愿。“东阳”,指南朝时的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属浙江省德清县)人,是南朝梁的开国功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曾任东阳郡守,故称之。作为南朝文坛领袖的沈约学问渊博,精通音律,其诗与王融诸人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此联上句赞誉裴郎中的待客风度,下句称美与席者的非凡诗才。
颈联上句说自己有负百姓的期望,下句说朋友宦途顺利,两者对比,不禁让人徒生愁思和艳羡之情。尾联中的“江南旧歌曲”指一脉相承的南朝清乐,“吴姬”指吴地歌女。
通观此诗,体现出了作者与朋友间的真挚情谊,也展露了作者自己的坦荡胸怀。陈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