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桃之恋(一)
2022-11-24 16:3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澜涛  
1
听新闻

1

  王桃之恋,顾名思义即王献之与桃叶的爱情故事。

  从永和九年兰亭诗会到王献之跟表姐郗道茂结婚,再到他跟郗道茂离婚与司马道福结婚,时间的跨度达到20年之久。20年的宦海沉浮的人生体验,王献之该经历的都一个不落地经历过,真可谓酸甜苦辣麻,五味俱全。

  当了司马昱驸马的王献之,飞黄腾达,不容分说,荣华富贵接踵而来:首先是他的官职由吴兴太守升为“中书令”,这在其时的东晋就是宰相的职务,国字头的一品官员;其次王献之住房独占鳌头,并配有饮食起居及安保等公务人员;三是中书令还分管吏部,掌管各州县领导任免考察及建议权;最让王献之引以为傲的是,过去一些职级比他高的官员,往日趾高气昂的样子不见了,见到他总是点头哈腰,笑脸相迎,这让王献之认为做皇上驸马的感觉真好,难怪天下人那么热衷于要当皇驸马呢?

  然而,悲情的人生总是与悲情的命运相连。

  就在王献之跟司马道福结婚的第二年,即公元372年秋月,东晋第八位皇上司马昱驾崩,这对王献之夫妇是个沉重打击,最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的人莫过于司马道福了。昨日的公主和驸马,就像现今股市的道琼斯指数大跌一样惨烈,最明显的是:司马道福的专横跋扈的傲气荡然无存;王献之满满的优越感亦随之消失,回到从前,每况愈下,世态炎凉,纷争无力。

  皇位继任者孝武帝司马曜与司马昱的行事风格迥然不同,他排除异己,废除旧制,整肃朝纲,一朝君子一朝臣的局面业已形成。虽然王献之与司马道福依旧是皇亲国戚,但重用程度受到抑制,他的中书令被易人,重新被安置到他曾经担任过的“秘书郎”原职务上来,王献之只能接受这个现实,司马曜的对他的态度,难道他还看不清楚吗?

  夜阑人静的时候,司马道福早已进入梦乡,王献之拿起毛笔想写字,可是他没有了从前的兴味,只得两手托着下巴,目视墙上挂着的父亲的书法帖子,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丈夫有难思前妻,解愁得用缓一气。和郗道茂恩爱夫妻的悠悠往事,此刻涌上王献之的心头:

  郗道茂美貌如花, 豁达开朗,多才多艺。忘不了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忘不了婚后志趣相投, 读书习字,笑语喧哗;忘不了会稽之阳,寄情山水,花前月下,耳鬓厮磨,举案齐眉……而今斯人已去 ,纵使千呼万唤无回应,王献之悲伤不已。

  这样的无奈和寂寞,王献之怎样才能排解呢?不久后还真有个人闯进了他的生活,她就是和郗道茂一样美丽漂亮的陶叶姑娘(亦作桃叶)。

2

  王羲之《兰亭集序》这篇文章的一些内容,对王献之情感世界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亦可说对其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微妙作用。

  尤其是《兰亭集序》中的这句话,就是等于是讲到王献之的心里去了:“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说者无意,听者有音。可不是嘛,人与人之间在彼此亲近的交往中,一低头一抬头,一生就过去了,王献之从中找到了那个他想要的共鸣感,他对此理解的越发深沉,精神情怀的东西,本来就在人的形体之外,有时可以不受约束地放纵着自己的平日生活。

  风流洒脱与放纵,是王献之内心世界的一盏灯,明亮而又清朗,映照着他为人处世基本风格的模式样貌,与那时一般风流才子是有所不同的。

  王献之对表姐郗道茂的情感是单纯的,无一丝的五味杂陈,相敬如宾,形同一人。因为彼此志趣相投,构成了一道牢固的、无人能攻破的情感防火墙,若不发生意外,他和郗道茂厮守一生,白头到老毋庸置疑,没有悬念。

  可是一场婚变之后,王献之成了皇帝的驸马,面对司马道福跟郗道茂如此的差距和悬殊,他的个人情感的变化,在司马昱驾崩后,正一步步地按父所言,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这就决定了王献之要比照郗道茂的标准,物色心中他那个理想化的女人。

  机会还真的来了,来的还很别致和传奇。

  公元373年暮春的一天,也就是在“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整整20年后,王献之那天正在家中书写他酝酿已久的《鸭头丸》帖,忽听院外传来叫卖砚台的声音,而且还是个姑娘的叫卖声,他也没多想什么,只是出于一般的好奇,于是就命家佣请那个卖砚台的姑娘进得院来,看看她的砚台如何,说不准还能跟她购买一方,不费姑娘沿街一路叫卖的辛劳。这便是王献之与生俱来的仁慈的一面,他的这般亲和柔绵的待人品质,正是他的六个哥哥及现任妻子司马道福所没有的!

  姑娘被家佣领进院来,王献之出门相迎,但见手提内放砚台竹箩的姑娘,生得眉清目秀,梨颊微涡,笑靥如花,这分明就是个不亚于郗道茂的美人,王献之眼前为之一亮,便热情地邀请姑娘进门来坐坐,看看她叫卖的砚台,再顺便了解下姑娘为何要叫卖砚台的事儿。

  王献之问姑娘姓甚名谁?家住哪里?今年多大?为何要卖砚台?砚台是自家产的吗?

  姑娘一一作答,一点儿没有陌生感。她仿佛对王献之热情好客也产生了好感,虽然她此时还不知道她眼前的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王献之。

  世上巧事真多。

  姑娘看见王献之案头正在使用的一方砚台,情不自禁地大声说道:先生的这方砚台是我父亲制作的,你看它的侧面还刻着“陶氏”两个字呢。

  果不其然,王献之用了多年这方宝砚,他还没注意到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3

  经桃叶姑娘一提示,王献之使用了多年的这方砚台,还真让他想起当年偶得这方砚台的故事来了。

  那是个莺飞草长、阳光明媚的春日,王献之和妻子郗道茂郊游寻乐,在一农舍的家门前经过时,看到有个农夫正在门口用石料制作砚台,出于对文房四宝之所爱,王献之夫妇就跟农夫聊起关于砚台事来。这位看上去要比自己年龄稍长点的农夫,制作砚台雕凿的手艺那么娴熟,令王献之对他肃然起敬,他心想,偌大建康城里画画或写字的人,兴许不少人使用的砚台保不准会出自这位农夫之手呢?

  谈着说着,不觉到了正午时分。王献之夫妇正准备跟农夫道别时,但见农夫转身径直去了屋内捧出一方精美的砚台,微笑着对王献之夫妇说:看你们穿着打扮就不是一的般人,又是知书达礼之人,还那么看得起我,跟我说谈了好一会的光景,这是我今生没福分遇到过的事情。你们要回城里去了,我把这方家藏的歙砚送给你们做个纪念,你们文化人用得着的。

  王献之夫妇见制作砚台的农夫不容易,满手的茧子像肉瘤一般隆起,分明记录着他日积月累的辛劳,这怎么能白拿他的东西呢?

  郗道茂和王献之都是懂砚台的行家,感觉这确实是一方上好的歙砚,临别时用30两银子买下了这方砚台。反倒是农夫过意不去了,一心想送客官的,咋又变成了买卖呢?

  感激不尽的农夫,带着他约莫七八岁的女儿,把王献之夫妇送了很长的一段路程,在王献之夫妇再三劝说下,父女两才往回走,并不时地转过身来,向王献之夫妇远去的背景挥手致谢!

  王献之回想起这历历在目的往事,瞅着眼前娉婷玉立又文静的陶叶姑娘并问道:你父亲现在还在做砚台吗?

  只见姑娘揉了揉湿润的双眼告知王献之:父亲没了,三年前去世了。

  姑娘的回答触碰到王献之柔软的情感底线,他想到郗道茂如今也不在了,虽然司马道福是他现任妻子,但两个同命相怜的人,今日相遇,让王献之感觉这许是上天的安排,于是他对这个既陌生又熟悉(见过她小时候的模样)陶姑娘动了恻隐之心,从现在起他要跟她友好相处,以至于最终得到她的那颗血色芳心。

  不再问啥了,也不留她了,一切尽知。陶叶姑娘该回去了,她的妈妈此时可能正盼着自己的女儿回家呢,心地善良的王献之这样想着。

  按王府的惯例,客人登门或离别时,皆有家丁送迎,可是今天王献之要破例亲自送别陶叶姑娘,这完全超出妻子司马道福预料之外。

  王献之和陶叶出得门来,恰逢几株桃花盛开时,满树的姹紫嫣红,桃花映红了陶叶姑娘的脸庞,衬托着她那白皙肌肤和鲜红的两颊,分明和这盛开着的桃花一样,展现着迷人的风采。

  王献之激动地说,你看这桃花今年开的多好哇,今后我就叫你桃叶吧,陶桃同音,叫桃叶更有诗意啊!陶叶回道,只要你喜欢我这个的名字,你怎么叫都成。

  久违的美姿艳色,瞬间展露在王献之的眼前,看得他的眼睛直愣愣的,简直像快要凝固似的。桃叶姑娘一如往常,无一丝的羞涩感,她向王献之凝视自己的目光,投过莞尔一笑,她那被桃花映红的脸庞格外地美丽动人!

  他俩不知不觉来到了秦淮河北岸边。王献之招呼艄公送桃叶渡过河去,他伫立在岸边目不转睛望着桃叶,一直看到桃叶登上秦淮河南岸,还在不停地向她挥手示别。

  王献之和桃叶姑娘今日一别何时再相逢呢?

4

  真的无法考证是他们是初次见面相约而来,还是桃叶在妈妈建议下择选了个好日子,特地到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家中来的呢?这其间相隔顶多十天半月的短暂光景。

  当王献之再次见到桃叶姑娘的时候,他的视线比首次直愣愣地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开始有了放电的感觉。就在他们四目凝望之时,仿佛瞬间擦出了爱的火花,并且快速地在他们两人心中升腾起郎妾相融的感觉,王献之更为尤甚。

  本来就是嘛,二次来到王府的桃叶姑娘不再是先前卖砚台的小女孩,而是打扮成了娉婷玉立,窈窕淑女的漂亮姑娘。她的这种绫罗绸缎般的装束,正是风流倜傥的书法才子王献之所想看到的样子。

  王献之比他父亲王羲之更懂得情感世界里一些小技巧,有时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巨大作用。

  那天王献之见桃叶姑娘因家境所限,穿着粗缯大布的衣裳,虽然难掩她的天生丽质的美貌,但若锦衣加身,丽装扮人,她岂不更美吗?

  于是王献之在初次送别桃叶姑娘的那一天,就恰到好处地把他欲得姑娘芳心的“小技巧”使用起来。他去了内房的书案,在长条形的纸头上写了一行字:“初识赠银数两,丽裳而往,吾悦之。”意思你这么漂亮的姑娘,穿的好一点,我见到你的心情会更好!王献之把字条和银两一起放在精美的礼品盒里,作为当下流行的伴手礼一样,送给了初次见面、十分有好感的桃叶姑娘。

  桃叶回到家中,当着妈妈的面打开礼品盒子,见到字条上写着的漂亮的行书,那字里行间表达的意思,桃叶一下子就领悟透了。妈妈见女儿和颜悦色的样子,知道那上面写的字,可能正合符女儿的心意呢。母女俩相视而笑,那一刻,就是这个普通的农家最开心的时候,打破了桃叶父亲去世后,母女寡欲不乐的悲凉氛围。

  命运的转变,让桃叶人生的精彩,从跟王献之友好相处开始,不管自己今后在王献之有妻室之家充当什么角色,她都是愿意的!她那颗已被王献之紧攥在手的芳心,像一杆秤的天平直奔王献之倾斜而去,今生今世不再改变!

  王献之见眼前的桃叶姑娘,那么懂得他的用心,初赠的银两变成了美丽的衣裳穿在了桃叶身上,他的心情甭说有多高兴了,只是因为司马道福此时就在一旁,不好激情相拥、互表衷肠倾慕的美意罢了。

  随着王献之和桃叶姑娘情感美意的与日俱增,忘乎所以的一天终究会到来的,那是后话。

  这天王献之夫妇请桃叶姑娘共进午餐,司马道福见王献之的眼神里没有自己,只有跟他面对面坐着的桃叶姑娘,是他眼里最美的人儿,此时,一阵莫名的悲凉酸楚感在司马道福的心头掠过。餐后小憩时,王献之又跟桃叶姑娘,心情愉悦地聊个没完,接着又一次把桃叶姑娘送过秦淮河的南岸去,相约了下次见面时间,届时他还要亲自到北岸码头,热情迎接她的到来。

5

  古时候通信不畅,恋人们约会总是在分别的时候再约定下一次的见面时间,如果不再相约,基本就没戏了。

  王献之和桃叶姑娘,每次见面每次相约,一次次地见面,感情不断地加深,到后来一个五六天的短暂约会,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个很漫长的煎熬,若是十天半月的不见,简直是要人命了,大有活不下去的感觉。不说古人王献之和桃叶,我们现在热恋中的男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大哥不说二哥,黄鳝不说泥鳅,心照不宣,互为不责,如是而已。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桃叶姑娘按相约时间来到了秦淮河南岸边码头,巧的是王献之此时也出现在秦淮河北岸边码头。身着官服、戴着官帽的王献之,风流儒雅,气度不凡地向桃叶姑娘挥手相迎,桃叶也在挥动着她那洁白玉的小嫩手,一舞一动的倩影,恍如“未若柳絮因风起”一般的美妙,给王献之感觉好极了,他就喜欢她这般天真灿漫的美样儿。

  东晋的时候,秦淮河宽阔如江,不像现在小沟沟一般的狭窄。桃叶每次从南岸渡河到北岸需要很长时间。王献之最担心的是,船到河心风骤起,风大浪疾,颠簸摇摆,倾覆翻船,桃叶会有生命危险。

  王献之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今日桃叶姑娘渡河就遭遇到这样的危险。

  船刚离开南岸码头不远处,一阵狂风骤起,只见小船在波浪起伏的水面上,上下颠簸不停,此时艄公也把握不了船向,随时都有船毁人亡的事情发生。这多危险啊,急的王献之在岸上直跺脚,他一边大声招呼桃叶姑娘不要拍,一边念念有词地祷告,请求上天保佑桃叶姑娘转危为安。

  风真的停了,浪静了。桃叶乘坐的渡船安全抵达北岸码头,王献之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平了。王献之拉着桃叶姑娘纤细的手,使劲地把他从船头拽上岸来。在岸边竹林里,这对热恋中的男女,相拥而泣,王献之怜香惜玉般地对桃叶姑娘说道:今日如渡船被大风倾覆,我的桃叶没了,我也不想活了,我会不顾一切地去投河了此一生的!

  桃叶姑娘用细嫩的小手掌捂住王献之的嘴巴,娇滴滴地说道:我不让官人再说惨兮兮的话了,我这不鲜活地站在你面前嘛,我坐在船上经受那么大的颠簸,我都不觉得有多害怕,弄的官人为我小女子命悬一线,提心吊胆,你叫我怎么过意得去啊?

  王献之听了桃叶姑娘反安慰,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他再也忍耐不住儒雅才子的斯文,抱紧她心爱的桃叶姑娘,吻她的脸颊,吻她的唇,桃叶姑娘紧闭着双眼,享受着她今生从未被男人这样吻过的惬意感,从这一刻起,桃叶姑娘感觉自己这辈子就是王献之的人了。她深感幸运之极!

6

  前面已经提到桃叶姑娘家住秦淮河南岸,距离建康城不远的近郊,大约在今今天的城头城到卡子门、路子铺一带。

  桃叶到底有没有被王献之纳妾娶进王府来,在司马道福的眼皮底下与其一道生活呢?根据南朝刘宋时期宰相、文学家、宋武帝刘裕的侄子刘义庆在《世说新语》里所言:桃叶频往秦淮南北岸,献之每迎非嫌烦冗。意即桃叶在秦淮河上北渡南往非常频繁,王献之每次前去迎接她,从来没有过嫌麻烦的感觉,可见他们的感情在当时有多深厚了。

  刘义庆给我们后人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王献之并没有公然纳桃叶为妾,未越雷池,底线鲜明,他们的关系,尚处在红颜知已的超级情人的层面上。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司马道福乃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她这个曾经的父皇司马昱的千金,即便是当朝皇上孝武帝司马曜亦为她的宗亲,对王献之仍然起到不可低估的制衡与制约的作用。

  我们再从王献之亲自所撰而流传下来的《桃叶渡》四首诗词来看,印证刘义庆之说还是比较靠谱和可信的。尤其是王献之《桃叶渡》三、四首,即为他亲身所感与所言: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橹/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

  桃叶是个正常的女孩,她跟王献之亲亲哦哦地相处了那么些年,没有生育过一个孩子。而王献之是个绝对有生育能力的男人:他和表姐郗道茂在婚期间生了个女儿叫王润玉,后来因故夭折;和司马道福结婚后,又生了个女儿为其取名王神爱,若干年后王神爱成了司马德宗的皇后。所以用红颜知已这个词辞藻,来表达王献之和桃叶姑娘之间的友好关系,再恰当不过了。

  王献之孤傲清高的秉性,是从父亲王羲之血脉基因里遗传而来的。他能够在痛楚不堪的婚姻处境中,找到桃叶姑娘这样理解他、爱怜他,并使其得到一份弥足珍贵的情感补充,纯属是个造化。

  王献之的儒雅风流、正视绳行的品质的形成,跟他妈妈郗璿密切相关。他妈妈是晋明帝司马衍时期的太尉郗鉴的女儿,从小就跟她父亲学习书法,婚后还常在书法技艺上,对他父亲王羲之早期习书,当过不可或缺的老师。他妈妈对他跟桃叶姑娘交往,是持有自己不同意见的,正是妈妈的异议,使得王献之跟桃叶姑娘的相处,始终把握在红颜知已的分寸间,坚持不变的情人底线,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我们可以试想下,如若桃叶姑娘跟后来风流成性、吼巴巴的文艺才子唐伯虎、祝枝山他们这样的人交往,情况可能又是另外一番格局了。

  透过这个侧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王献之不愧为名门出生,他的本质是优秀的! 待续

  作者:张澜涛

标签:王献之;桃叶;桃叶姑娘
责编:张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