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难写是精神 ——记著名花鸟画家曾景祥
2022-10-21 15:4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周迅  
1
听新闻

  一、从小受湖湘文化的熏陶

  1949年3月,江南春早,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画卷呈现在人们眼前:草长莺飞,绿树成荫。池塘蓄满了水,倒映出四周山坡上的各种颜色。阡陌纵横的条条田埂上,已经被春雨浇绿了。油菜花开得十分茂盛,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头顶一个个火把的紫云英,在晨曦中闪耀着动人的光芒。人们三五成群在田垄里辛勤劳作。

  阳春三月,曾景祥诞生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的一农民家庭。

  睁开眼睛后,曾景祥看到了百花盛开,江河涨潮,大地一片欢笑。此时此刻,他也会心地笑了。

  艺术灵感之源,多得江山之助。曾景祥的家乡桃江县,境内有一条桃花江,20世纪30年代初,因黎锦晖先生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窝》的歌谣而驰名中外。桃花江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那澄蓝的清流,红灼的夭桃,翻飞的白鹭,翩跹的佳丽,的确令人心驰神往。曾景祥生于斯,长于斯,在桃花江畔度过了青少年时代。环境的熏陶,促使他日后拿起笔画画,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

  曾景祥是新中国的同龄人。像大多数画家一样,他也是拾着艺术的基因降临人世的。由于母亲的影响,他从小就爱上了美术,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屋前的空坪上,墙壁上,还有附近的路面上,他四处涂鸦,画孙悟空、猪八戒、关羽、张飞……

  读小学六年级时,曾景祥在鲁玉麟老师的影响下,第一次接受了系统的艺术启蒙教育。一年的住校经历,耳濡目染之下,他一时间成为校园里的“绘画能手”。进入中学不久,他平静的学习生活就被“文革”打乱了,但他不曾放弃对美术的热爱,1970年他被录入湖南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深造。

  师范型高等美术教育体系的培养目标是一专多能,学生普遍受到尽可能全面的美术基础训练。在老师们的辅导下,曾景祥系统地学习中国绘画艺术。他学画中国工笔画、水彩画、写意画,中国绘画领域他都有涉猎。

  湖南师范学院位于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下。课余,曾景祥经常和同学们一起登岳麓山,游爱晚亭,参观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的精神家园,他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

  大学毕业后,曾景祥赴湘潭和株洲两地执教,在这两块神奇的土地上奋斗了四十多个春秋。湘中和湘北胜地熏陶了他,湖湘文化造就了他。

  曾景祥对三湘大地一往情深。他灵心湛发,锦绣成编,为文,为诗,为画,无不晶莹灵澈,高洁芬芳。读其写意花鸟画,雅逸清新,静谧空灵,不觉心凝形释,意畅神飘。

  二、把自己锻造成学者型画家

  1991年,曾景祥调入湘潭师范学院艺术教研室工作。他将申办美术专业作为其主要工作,但在申办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在寒风飘雪的严冬和酷热难当的盛夏,他和教研室的老师一起到长沙、醴陵、益阳进行社会调查,到省教育厅去查湖南教育史料,到图书馆、档案馆去查国家教委文件和中央领导人的讲话,到各个高校搜集美术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聘请兼职、客座教授。有一天,他身上背着一个布袋子,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文字材料,冒着摄氏41度的高温,到省有关部门去汇报、去争取支持。这期间,他写的文字资料足足装满了一抽屉。经过艰苦努力,申办报告被批准,1995年开始相继成立美术系。他也于建系同时担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

  湘潭师范学院艺术教研室第一年招生时,一名来自常德的学生直呼上当受骗。当时,美术系谈不上什么硬件和软件,条件简陋,设备有限,但曾景祥不放弃。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他经常往返于学校和省教育厅等单位,一心只想着,一定要把学校的艺术教育办好。

  如今,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能够从一个小小的教研室,发展到涵盖美术学、艺术设计、音乐学和雕塑4个系9个专业方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学院,曾景祥功不可没。

  曾景祥注重提携和培养后辈,他说:“我不怕人家成材,而深怕人家不成材。”在艺术学院,不管是哪位老师,发文章、报课题、升学历、评职称,他都积极予以支持和帮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尽量为老师们多办一些事,努力多办成一些事。

  从登上讲台那天起,曾景祥就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一直坚持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在教学上,他言传身教,精益求精。他每一堂课都认真备课,毫不含糊。对学生的绘画作业,他坚持做到细心讲解、示范表演、分步演示、个别指导和集体讲评相结合。他长期从事高等美术教育工作,在教学、艺术创作和学院行政管理诸领域间游曳穿梭,相互砥砺,是一位艺术界少见的复合型艺术人物。他几十年如一日,执着地在美术教学、研究和创作领域辛勤耕耘着,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祖国的艺术之花。

  在勤于绘画的同时,曾景祥也埋首于理论研究,发表过大量美术论文。早年的他以画水彩成名,出版过《水彩画基础教程》一书,引起轰动,成为很多艺术院校的教科书。此后,他长期致力于工笔画创作,他的工笔画题材也以花鸟为主。他先后出版有《工笔画技法理论研究》、《中国画与现代平面设计》和《中国画技法》等22部专著,完成《中国书画应用数据库》等6项国家与省部级课题。能取得如此成就,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天道酬勤”。

  从教30年来,曾景祥以一名人民老师的担当和艺术的执着,埋头书海之中,潜心学问,教书育人,用实际行动绘写着自己精彩的艺术人生。

  三、诗书画成为生命的全部

  曾景祥中等身材,年近古稀,但精神矍铄。尽管两鬓染霜,但他献身艺术教育和美术创作的初衷丝毫未改。在当代画坛,他以“诗、书、画”并驾齐驱,声名显赫。

  席勒说:“艺术无非是自然之光。”清新自然的东西俗之极,也是雅之极。真正高雅的艺术既能面向大众,为时代服务,引起广大读者的深深共鸣,又能满足高层次读者的审美需求。徐悲鸿的奔马,齐白石的灵虾,林风眠的白鹭,选材都是极为寻常的事物,但通过画家诗性的概括,清气的贯注,那种生机活力,那种空灵透脱,那种丰美情感能深深震撼读者的心灵。曾景祥写意花鸟画的最大特色,是作品中蕴含着一种摄人心魄的意境美。

  所谓“画如其人”,在乎人的精神,而人的精神世界,则是先天的基因和降临和后天的人生历程混沌而成的。由混沌而清晰,由抽象而笔墨,没有几十年的历练锻铸,断难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曾景祥既是出身于师范型的学院派,又长期执教美术讲台,从事艺术教育专业的管理和研究工作。所以,在他的艺术创作领域,中国工笔画、水彩画、写意画相得益彰。

  在曾景祥看来,中国画的对象其实是自己,是人的精神品质,他强调绘画要包含技术、艺术、文化三个层面,只懂技术的是画匠,而不是画家。无文化内涵,画就显得苍白无力。曾景祥具有极扎实的古典文学修养,作品中所题诗、词、联多为自己创作,清丽自然,质朴无华,这些自创的诗词升华了其作品的意境。他曾在1994年创作的工笔画《酿》上题诗“风轻日丽忙登课,不负春光一片情”,其后咏云南的清明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将勤勉伴生涯”,等等,这些题画诗都是他自身辛勤耕耘、勤奋力强的写照。

  曾景祥写意花鸟画中所蕴含的意境美,构成了他的写意花鸟画独特的审美价值。这种价值的形成,既是他深厚国画功底的独特体现,更是他文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展示。他的写意花鸟画,描绘了生机勃勃的客观自然物象,抒发了他对生活、对人生、对家乡、对祖国的无比眷恋之情。如他精心创作的《并立枝头唱晚晴》、《金风处处送歌声》、《独步荒郊觅早春》,等等,无一不是社会正能量的全面展示。

  曾景祥总是以一种诗性的思维和诗性的态度对待世界,对待万物,并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养成了中国文人画家所独有的诗化审美。正是这种诗化的精神、诗化的灵魂和诗化的审美观,使得他始终以一种充满激情的诗化的审美眼光对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表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使得他的作品始终存在着一种“画中有诗”、“气韵生动”、“似与不似”的感人至深的意境美。而正是这种充满中国传统文人情怀的诗化的意境美,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坛增添了无比辉煌的绚丽色彩。

  退休后,曾景祥在努力创作的同时,先后被聘担任株洲工学院艺术分院荣誉院长、湖南工业大学教授等职。这些年来,他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画家,名气越来越大。

  丹青难写是精神。昨天的每一幅画卷都是用心血和汗水凝成的一道道风景,曾景祥清醒地知道,山有多高路就有多远,他探索着、拼搏着、奉献着。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曾景祥精心创作的诗、书、画,必将传之当代,名之后世!

  艺术家简介

  曾景祥,汉族,1949年3月生于湖南桃江,197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第六、七、八届理事,湘潭市文联荣誉委员,湘潭市美术家协会荣誉主席;历任湘潭师范学院美术系主任,株洲工学院艺术分院荣誉院长,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曾受聘担任长沙大学双聘教授,湖南工业大学特聘教授。擅长工笔画、写意花鸟画与水彩画,热爱古典诗词,热心理论探讨。其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性大型展览,并有部分获奖,还有不少作品被国内外相关机构及个人收藏。

  发表专业论文30篇,诗词200余首,在人民美术、高等教育、荣宝斋、天津杨柳青、天津人民美术等12家出版社出版画册、专著、教材23部,完成一项国家级和六项省部级社科项目的研究工作。2015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曾景祥工笔花鸟画展》。2016年12月由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文联、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湖南工业大学及湖南科技大学联合主办《山花浪漫时.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曽景祥花鸟画展》。2018年4月在家乡益阳桃江县举办了“扶贫助学·曾景祥花鸟画专场义拍会”,40幅写意花鸟画作品共拍得善款374万元,全部捐赠给桃江县教育基金会。

标签:文化;写意花鸟画;工笔画
责编: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