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叶映天地,一鸟传精神 ——《曾景祥写意花鸟小品精选》序
2009-07-21 16:5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聂鑫森  
1
听新闻

  刚刚读完曾景祥教授的新著《工笔画技法理论研究》,脑子里积存着许多绚丽的意象,并为之激动不已。在此之前,我读过他的《水彩画基础教程》、《美术欣赏与技法》,以及画册《百家画库中国美术家曾景祥专集》。而他的写意花鸟小品画集,又将付梓。我不能不惊羡他的才华横溢,我不能不倾服他的勤奋努力,他确实是一个学者型的画家,一个充满朝气的勇于创新和探索的艺术圣徒!

  在此书付梓之前,我仔细看过这些写意小品画的原作。当时,这些画摊放在他工作室的地板上。我默默地移动脚步,痴痴地欣赏,秋叶春花,虬藤翠干,鸟雀鸣声浏亮,宛若步入了无红尘的乡野,清幽雅丽,忘其归路。待看完全部作品我禁不住高喊了一声“好”!

  景祥先生是位很全面的画家,西画中的水彩画,国画中的工笔画和写意画,都是他的擅长。加之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对美术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并指导着他的创作活动。而这本画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对各个画种的融会贯通,并赋予新的意蕴,也是他多年来理论探索的再现和实践。花鸟小品画的难处,在于意象的选择、构图的谋划、笔墨的施展,没有很好的功夫,或流于杂乱,或趋于简单,不能让人久久玩味、深深思索。而这批新作,做到了意象精确,构图新奇,笔墨恣肆,别有系人之处。《风动满山春色》、《傲立枝头唱丰年》、《独立寒枝觅早春》……何其简洁、生动,外秀而内拙,轻灵中溢出朴茂之气,寥寥数笔,神形俱妙。他敢于在画幅中留出大量的空白,但因他注重各个意象间的呼应,以及用笔的以虚代实,那些空白处分明有“画”的因子活跃着,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我还想说几句题外话。一个画家要脱颖而出,如果不重视传统文化的修炼,任他如何发狠地在宣纸上劳作,到头来终难有所成就。景祥先生在这一点上是相当有定力的,他在古典的诗、词、联、曲上用过很大的力气,不但熟读,而且亲炙。我读过他用小楷写在宣纸线装本上的《曾景祥诗词卷》,此中佳词丽句,随手可拈。如七绝《春梦》:“正月轻风送万家,故穿庭月戏飞花,非春非雪童年梦,破土惊雷见嫩芽”。又如《卜算子·咏梅》:“帘外一枝斜,雪里阳春到,淡着烟霞万朵开,装点千般俏。拂拂东风吹,花讯频频报,一年流逝叹匆匆,莫把春抛掉。”这些诗词往往是用来题画的,自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试想前辈先贤,八大山人、徐青藤、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哪一位不是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力,方成其正果?

  我比景祥先生枉长岁余,虽各涉文学、美术两途,但我是要好好地向他学习的。在此,祝愿他在画坛驰骋搏击,开拓出一方暂新的天地。

艺术家简介

  曾景祥,汉族,1949年3月生于湖南桃江,197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第六、七、八届理事,湘潭市文联荣誉委员,湘潭市美术家协会荣誉主席;历任湘潭师范学院美术系主任,株洲工学院艺术分院荣誉院长,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曾受聘担任长沙大学双聘教授,湖南工业大学特聘教授。擅长工笔画、写意花鸟画与水彩画,热爱古典诗词,热心理论探讨。其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性大型展览,并有部分获奖,还有不少作品被国内外相关机构及个人收藏。

  发表专业论文30篇,诗词200余首,在人民美术、高等教育、荣宝斋、天津杨柳青、天津人民美术等12家出版社出版画册、专著、教材23部,完成一项国家级和六项省部级社科项目的研究工作。2015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曾景祥工笔花鸟画展》。2016年12月由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文联、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湖南工业大学及湖南科技大学联合主办《山花浪漫时.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曽景祥花鸟画展》。2018年4月在家乡益阳桃江县举办了“扶贫助学·曾景祥花鸟画专场义拍会”,40幅写意花鸟画作品共拍得善款374万元,全部捐赠给桃江县教育基金会。

标签:国画;花鸟;艺术
责编: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