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至少有六处提及“新华日报”。周恩来为“皖南事变”刊载于《新华日报》的题词,亦再次载入史册。
南京,新华日报。7月11日,由国际著名雕塑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领衔创作的新华日报创始人共六位先辈群像揭幕。在中心位置,周恩来全身像气宇轩昂,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前方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繁华盛景,安详守护着由他一手缔造的中共第一张全国发行的大型党报。
潘梓年曾撰文回忆,“有恩来同志在”,报馆同志在工作中总有强有力的感觉。作为缔造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周恩来是《新华日报》的核心和灵魂。他与《新华日报》在一起的岁月,是一位党的新闻工作杰出领导者的不凡写照。
周恩来阅读《新华日报》
坚持长期抗战 争取最后胜利 新华日报出版纪念 周恩来 廿七.一.九.
——1938年1月12日《新华日报》三版
作家夏衍1985年12月17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回忆文章写到,“七七事变”当天,周恩来飞抵上海。三天后,他在会见夏衍时表示:“在国民党统治区要做的事很多。我们要办一张党报,昨天已经决定了,由潘梓年和章汉夫负责。”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新闻史专家陈玉申说,这一时间节点上的重要决定,体现了我们党在政治和理论上的强大自信,中国共产党到国统区办报就是去战斗的!
国共合作中为何会有一张报纸诞生?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勇说,展览在红岩纪念馆的周恩来题词:“笔战是枪战的前驱,也是枪战的后盾”,揭示了共产党人对报纸作用的深刻理解,贯穿了《新华日报》创办的始终。
周恩来与报馆同志研究工作的场景
新闻宣传工作伴随着周恩来这一代革命者的整个生涯。早年在天津创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旅欧期间,为《益世报》等报刊写过大量通讯,后来又创办了《岭东民国日报》。待到抗战时期创办《新华日报》,周恩来已积攒了办革命报刊的丰富经验。
根据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在周恩来与国民党反复多次交涉后,1938年1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的第一张全国性报纸——《新华日报》终于在武汉面世。创刊前两天,周恩来便为其写下“坚持长期抗战 争取最后胜利”的题词,对这张党报的前途命运、以及在抗战中承载的历史使命,寄予深刻关注和重大希望。
周恩来为《新华日报》创刊题词
“周恩来的题词,实际上为报纸确立了办报方针。”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副研究馆员孙倩说。
“《新华日报》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最顽强、最富战斗性的报纸。报纸创刊、成长、发展都与周恩来的领导、关怀、参与密不可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研究室主任陈国民介绍, 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和部分沦陷区的党组织,以及此范围内设立的八路军办事处、《新华日报》等公共机构。
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报纸旗帜更鲜明。1938年10月初,武汉告急。刚从延安赶回武汉的周恩来,就为报纸写了第一篇社论《论目前抗战形势》,在10月7、8、9三日《新华日报》上连续发表:“保卫武汉的战斗,从整个抗战的形势看来,它只是第一阶段能否即过渡到第二阶段的关键,而绝不是能否继续长期抗战的关键……保卫武汉重要,坚持持久战更重要!只有坚持长期抗战,加强国内团结,才是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转入相持局面的基本方针!”周恩来对形势的分析,解除了人们在时局转折关头的思想疑虑。
作为《新华日报》董事长,周恩来对办报工作抓得很紧。白天忙,他经常夜间召集报馆负责同志开会,及时传达党中央的指示和精神,组织学习。记者外出采访,他常要接见、谈话,交代具体任务甚至提供线索。1939年5月下旬的一天,周恩来约《新华日报》总编辑吴克坚和采访部主任陆治谈话,要他们制定采访科工作计划时明确规定派赴外地采访的特派员任务。陆诒当了多年记者,习惯从职业角度考虑工作,不理解为何要给记者加“分外”任务,未在拟定的工作计划中体现周恩来的要求。5月27日,周恩来在亲笔信中谆谆教导:特派员在出勤期中,尚应为本报向预定的及同情我们的社会闻人代约投稿与写专论等……
1939年5月27日,周恩来给吴克坚、陆诒的亲笔复信
兹因空袭关系,本报自今日起暂出半张,一俟内部整理就绪即当恢复原状,诸请读者原谅是幸!
——1939年5月5日 《本报紧要启事》
本报决定至迟八月十三日正式复刊决不延期,此启。
——1939年7月7日 《本报重要启事》
1939年5月,日机肆虐重庆,重庆各大报馆均遭到轰炸。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以各报单独出版有困难为由,要求停刊共同出版重庆各报《联合版》。
为使报纸能顺利发行,周恩来以退为进,巧妙周旋,以有条件限制地参加《联合版》,要求国民党当局不能利用各报出《联合版》之机,取消《新华日报》等报纸,且必须确定《联合版》期限。他还亲自致信国民党中宣部部长,在信中声明,一旦条件允许,《新华日报》立即复刊。
孙倩说,周恩来的这一决定,击破了国民党妄图扼杀《新华日报》的阴谋,以暂时的让步求得报纸日后更好的生存、壮大。
果然,国民党顽固派并未遵守《联合版》仅限一个月的规定,迟迟不让各报复刊。经过艰苦斗争,《新华日报》于8月13日恢复独立出版发行。
在九年多的办报历程中,国民党当局对《新华日报》的压迫摧残,几乎从未停止。石西民在《白色恐怖下的新华日报·序》中回忆:“其动员之广,检扣之厉、迫害之暴、手段之毒、花样之多、时间之长,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
“领导《新华日报》的历史,是周恩来一生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突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周恩来指导报纸采取了多方面的应变和斗争方式,通过‘开天窗’、在标题上做文章,采取‘抗审’和‘拒检’的方法出版增刊等,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罪行。”陈国民说。
周恩来为《新华日报》撰写社论
“皖南事变”后,《新华日报》处境艰难,改出半张,并停止每日照例有的社论。为在政治舆论宣传上采取攻势,周恩来亲自主持笔阵。从1941年5月25日至7月20日,他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写了《论目前战局》、《论敌寇两面政策》、《民族至上与国家至上》等八篇精彩的代论,用犀利的笔,扭转乾坤,为《新华日报》打开了新局面。
“周恩来始终把言论放在办报工作的首要地位。他每天亲自审阅社论、专稿和重要新闻,一丝不苟地删改,甚至亲自动笔,撰写重要的社论、代论。”陈国民介绍,据统计,在《新华日报》出版的9年1个月18天里,周恩来在报纸上刊发社论、代论、声明等各类文稿108篇,约24万字。
“在风雨飘摇、险恶复杂的环境里,周恩来时时处处保卫着《新华日报》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凡遇报纸受迫害,他都亲自出面解决。”陈国民举例说,1938年8月21日,报纸刊登《抗议解散三团体——民族解放先锋队、青年救国团、蚁社》社论,国民党当局借口此社论为“非法”,出动大批军警宪特包围报馆,企图查封。周恩来闻讯后,迅速到武汉卫戍司令部接洽,迫使其撤回了全部人员,并于次日向蒋介石交涉,使查封停刊的决定作罢,报纸继续出版。
1938年8月21日,社论《抗议解散三团体——民族解放先锋队、青年救国团、蚁社》
1941 年2月4日,《新华日报》发行再次受阻。周恩来亲自前往宪兵队与国民党交涉,在严寒中坚持斗争近两个小时后,宪兵队被迫退还扣留报纸、释放报童。周恩来当场将报纸散发给围观群众。周勇说,这件事曾被误传为“周总理在重庆大街上卖《新华日报》”,后来经邓颖超和当时在南方局工作的同志说明经过,才弄清了历史真相。
斗争必然伴随着巨大危险。1946年2月10日,蒋介石集团发动特务、暴徒,在重庆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血案“较场口事件”。2月14日,《新华日报》上一则《较场口血案发生后 周恩来接到恐吓信》的报道,至今读来仍让人不寒而栗。
“恩来:你若要向蒋主席报告这次事变,便请你先尝尝这颗子弹之味!老实对你说,早就等你几回了,现不能再忍,请你看看谁的手段高强吧!10冠英 二、十二”
周恩来指示将此信在《新华日报》公布,以让大家对国民党特务的猖狂活动进一步引起警觉。
1946年2月14日,《较场口血案发生后 周恩来接到恐吓信》
“团结则存,分裂则亡;合作则胜,独霸则败”这是今天中国抗战的铁则……我们号召全中国的人民,全中国的军队,全中国的党派,大家向着一个目标前进,这就是:团结起来打敌人!
——1941年7月20日,周恩来《团结起来打敌人!》
1941年7月20日,周恩来代论《团结起来打敌人!》
“在周恩来领导下,《新华日报》在内容上牢牢地把握政治与舆论方向,积极宣传抗日和民主政策,团结一切团结的力量,为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陈国民说,周恩来一再嘱咐报馆编辑部、采访部的负责人,既要通过党的统一战线开展报纸工作,又要通过报纸工作宣传、加强党的统一战线。这样做的战略目的,就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对国民党内的抗战进步人士,周恩来总是通过《新华日报》对他们进行宣传和表彰。
1941年11月9日,国民党负责与共产党联络的代表张冲先生的追悼会举行,周恩来在当日《新华日报》头版发表感人肺腑的代论——《悼张淮南先生》,追溯两人由生死敌对到亲密朋友的过程,以及抗战以来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
我与淮南先生往来何止二三百次,有时一日两三见,有时且于一地共起居,而所谈所为辄属于团结御辱……这种两党间相忍相重的精神,淮南先生是保持到最后一口气的……先生既逝,联络乃似中断。嗣每遇风波,辄增先生不在之思,而每念先生,更兴安危谁共之感。
字里行间,言辞恳切,流露着哀痛之情,亦深深寄望国民党内有张冲这样注重团结抗战大局的有识之士继起。
1941年11月9日,周恩来《悼张淮南先生》
1941年11月14日是冯玉祥六十寿辰,根据周恩来指示,《新华日报》出专刊,大张旗鼓地为冯玉祥祝寿。版面显著位置登载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董必武、叶剑英等同志从延安发来的贺电,以及阎锡山、李济琛等祝词。
周恩来在《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中称颂先生的革命精神:“其中,尤以杀李彦青,赶走溥仪,骂汪精卫,反对投降,呼吁团结,致力联苏,更为人所不敢为,说人所不敢说……先生在不得志时,从未灰过心,丧过志,在困难时,从未失去过前途,所以先生能始终献身于民族国家事业,奋斗不懈,屹然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趁此良辰,谨祝先生坚持抗战成功、前途进步无量!”
1941年11月14日,周恩来指示《新华日报》出专刊为冯玉祥祝寿
此外,每年“七七”、“八一三”和“九一八”等抗战纪念日,周恩来总是指示《新华日报》记者采访国民党中的抗战爱国人士,请他们发表言论或题词纪念,登载于报纸。
“周恩来十分重视利用《新华日报》团结国统区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他专门指示报纸开设了‘友声’专栏,广泛刊登爱国民主人士对团结抗战、发展经济的意见和建议。”孙倩说,周恩来一贯强调报纸的人民性。为满足大后方人民多层次的需求,在他指导下,《新华日报》开设了“青年生活”、“妇女之路”、“工人园地”等专栏,使报纸充满生活气息和群众声音。
周恩来还指示报社精通外语的同志,加强国际宣传和国际统战。“皖南事变”的真相在美国报刊公布,便是他把资料提供给美国记者斯特朗报道的。周恩来组织报馆人员,把“皖南事变”和蒋介石制造反共高潮的资料译成外文,印成小册子,通过熟悉的外国记者传播出去,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周恩来是《新华日报》的核心和灵魂,他领导办报的历史,为民族解放和和平民主作出了卓著的贡献,为进步新闻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业绩,在中国共产党报刊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孙倩说。
在周恩来领导下,《新华日报》吸纳、反映一切抗战言论,将中华民族的抗战力量拧成一股钢铁之绳,凝聚成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强大力量。“这个贡献非常伟大,可以说,周恩来领导南方局、《新华日报》开展的统一战线工作,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蔡斐说。
总策划:双传学 顾雷鸣
执行策划:王晓映
记者:白雪 王晓映
视频:邓宇轩
历史顾问:赵剑波 顾生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