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清音
2020-12-13 18:4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月  
1
听新闻


梁溪清音

□张月

  11月底的周末,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一间专业录音棚内,天韵社的陈倩,江南琴社的顾颖、王晓军、杜冬英等人在此抚琴,录制唱片。大家手中弹拨的这张古琴,大有来头。它的主人就是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奠基者、无锡人杨荫浏。在杨荫浏的外孙荣申宏先生的见证下,这张尘封了数十年的名人旧琴,再次发出汩汩清音。

名人旧藏 不同凡响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展览资料里,有组杨荫浏的老照片,是杨荫浏1937年在无锡家中演奏三弦、练剑、抚琴时的场景。杨荫浏出生于无锡留芳声巷,在这条三百多米长的巷子里,杨氏走出了杨荫杭、杨荫浏、杨荫榆、杨绛等可圈可点的人物。杨荫浏在无锡弹奏的这把古琴,一直存放于留芳声巷41号诒清堂的杨氏老宅中。后来,老宅拆迁,回迁后,这把琴便留在了留芳声巷小区,也就是杨荫浏的小女儿杨国葳的家里,依然没有离开留芳声巷。

  杨荫浏先生有二子三女,唯小女儿杨国葳留在家乡无锡工作,父亲在无锡的旧藏也就由她保管。杨国葳去世后,杨国葳的儿子荣申宏接棒母亲,保管杨氏旧藏。2020年端午,陈倩、顾颖到留芳声巷小区与荣申宏一起整理部分杨氏家族文献。整理过程中,荣申宏回忆起还有一张古琴。这琴一直闲置在橱顶,家人早已忘记。从橱顶小心翼翼地将其拿下,三人检查发现,此琴琴面基本完好,残留有丝弦,部分漆面起翘发泡,隐见断纹,琴底板有字,部分可识别。根据形制特征,大家初步判断这就是杨荫浏先生在无锡家中拍摄的抚琴照片里的那张琴。

  这一发现令三人惊喜。为了老琴能够复响,今年8月,三人带上这张琴前往镇江,请梅庵派古琴艺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善教诊断修整。刘善教认为此琴为名人旧藏,意义不同寻常,便接下了修缮之请。经过两个月的初期修缮,此琴恢复到了可以顺畅演奏的状态,且音色古朴润泽,不同凡响。

  刘善教综合材质形制等诸要素,断定此琴为明琴。由于此琴底板未见琴名,顾颖想起留芳声巷杨宅堂号为李鸿章所题“诒清堂”。“诒”有传的意思,“清”可延伸为清曲、清音,杨荫浏先生又号清如,征得主人同意,大家暂命名此琴为“诒清”。

录制唱片 再续清音

  2020年国庆,“天韵社定名一百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中,杨荫浏先生的这张“诒清”琴刚刚完成修复,江南琴社成员顾颖、杜冬英、巢锡兰、查捷等人首次公开抚弹演奏。为了让老琴发挥新价值,也为了传承弘扬无锡古琴艺术这项非遗,无锡琴人计划用该琴弹奏、录制一张唱片,再续清音。

  在一家文化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无锡琴人展开了“诒清”琴的录音工作。在录制现场,除了陈倩、顾颖、荣申宏等人,民国“今虞琴社”成员吴士龙之孙吴正旸,以及无锡民国琴人沈养卿的曾孙沈杰也来到录音棚内,共同见证这一有意义的时刻。

  据介绍,目前所知,无锡还有两张老琴留存本地,一是这张“诒清”琴,属于杨氏家族,由荣申宏保管;另一张是吴士龙、吴啸雄父子用琴“太古音”,现藏于后人吴正旸处,都是明琴,“太古音”还需略微修复才能演奏。整理出版无锡古琴史料,古琴艺术进校园、社区,以东林书院为驻点长期举办东林雅集,而今又修复名人古琴、录制出版古琴唱片……以顾颖、陈倩等为代表的无锡琴人努力把古琴艺术这项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顾颖他们计划录制《鸥鹭忘机》《秋江夜泊》《平沙落雁》等十个曲目,主要来源或参考《吴士龙钞谱》(吴士龙是晚年定居无锡的今虞琴人兼曲家),还有无锡籍古琴名家成公亮先生的作品。《醉渔唱晚》直接来自杨荫浏先生的谱本。

  其中,《玉簪记·琴挑》琴曲部分的减字谱是目前仅见的一个谱本,吴士龙用工尺谱打谱标注,经陈倩、杜冬英月余的认真琢磨合练,达到录音的要求,而陈倩唱、杜冬英弹的《玉簪记·琴挑》琴歌,可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面世。

  “用杨荫浏先生的琴,弹无锡人的谱,在无锡留下一段梁溪正音。”顾颖透露,后续的录音工作将由琴社成员分几批完成,大家也期待这张唱片早日问世,传播开来。

标签:杨荫浏;无锡;古琴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