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骐:收读《分湖》随想
2020-12-10 10:5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王慧骐  
1
听新闻

  前几天,文友张建林特地从吴江芦墟邮局给我寄来了他和嘉兴子仪、嘉善禾塘三人轮值主编的《分湖》内刊两册。建林对旧书旧物似有一种特别的情愫,他用来给我寄杂志的信封,是他任职的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印制的2013年中国邮政编了序号的贺年有奖特制信封。这样的信封现在已很难见到,故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收件后我没急于拆开,而是对信封端详许久。上面有建林兄书写的笔迹,三枚置于信封空白处的邮票,我甚至能感受到友人粘贴时手的温度。

  《分湖》作为已组建了两年多的分湖书社的社刊,在庚子年的秋天出了创刊号,并赶在第十八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召开前付梓,成书被主编之一的禾塘带到了成都年会上分赠书友,受到与会有关专家的好评。蔡玉冼、董宁文、龚明德、陈克希等文化名流都很高兴地为这本新刊题写了殷切的寄语。我大致翻阅了已出刊的秋冬两期,感觉到办刊者以发掘分湖文化底蕴为己任的办刊追求,通过他们两期所选发的一系列文章,正在逐步得到显现。创刊号上,三位轮值主编以各自的专辑奉献了他们在文史研究方面的一些成果,对刊物作者阵容的扩展和文章体例的要求,某种意义上起到了带头示范的作用。而到了由张建林任主编的冬季号,刊物的面目似更趋于清晰,文章所涉题材也显得更为开阔——吴江著名的文史学者陈志强先生给刊物写来了聚焦芦墟“小桥”的学术性与民俗特点结合得颇为精当的美文;上海青浦作家凌耕先生记写一批分湖文友十年前初识印象的文字,写得十分传神,情趣四溢。文中写到张舫澜先生的博学和健谈,以及他饮酒的海量,都活灵活现,描述也恰到好处。这样的文章较为艺术地勾勒了现今活跃在分湖一带的文人雅士的风貌,在他们的身上或可得见当年柳亚子等一批南社前贤的遗风余韵。

  《分湖》的版式设计总体显得素雅淡朴,有书卷气。主编之一的子仪未得有缘谋面,但从其简介来看,是分湖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女,其文章与绘画都显出很深的艺术造诣。她为刊物所画封面图,虽只寥寥几笔,但却简洁而饶有意境,为刊物增色不少。再说刊物的用纸,二期较一期有了改进,微黄比纯白阅读起来舒服多了。唯觉美中不足的是每篇文章的主标题,在字体选用上不够醒目,建议改用粗壮一点的标宋或老宋体,字号则完全可以放大一到两号。这一点可以参照甚至效仿老牌民刊《开卷》杂志。

  近些年来,民间读书蔚然成风,以区域或共同雅好为结集方式予以展示的民刊也陆续出笼,这是非常令人可喜的社会文化现象。祝愿今秋展容的《分湖》,来年有更美的姿色。

  2020年12月6日于盱眙天泉湖畔

标签:信封;刊物;创刊号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