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民:再见了,盐城
2020-09-06 09:3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王伟民  
1
听新闻

夏日的清晨,微风拂面。散步在公园的林荫道上,小城的天空已下起了晨雨,一如五年前的初遇。一瞥间,那飞翔的剪尾燕,已翩跹了归期。

那个依稀还在眼前的日子,恰是一个“我爱你(2015年5月20日)”的邂逅。那一天,我正带队在昆明办案。解下行囊,还未得闲品尝诱人的过桥米线,便接到了组织上要求到盐城履职的通知。“军令如山”,我即刻整装,登机北飞。一下飞机,便随早已在南京禄口机场等候的同事驱车直奔盐城。那一天,真的觉得盐城是那么的遥远。

五年后的今天,又一个“我爱你”的日子悄然消逝。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就象天上的“肥知”一掠而过。转瞬之间,我要和盐城说再见了,昨日“高铁不通,伟民不走”的戏言亦将成为过去。

五年,说长,似乎远不及“八年抗战”之悠悠;说短,却真真切切地在两百六十多个周末往返奔波了十五万多公里,就像绕越了地球三圈有余。在我的人生历程中,这一千八百多个日夜,绝不是转瞬即逝的碧浪飞花,也不是时光流转的回眸一瞥,而是挥撒汗水的“潇洒一回”和驽马十驾的人生积淀。

五年的时间,从陌生到熟悉,从模糊到清晰,从“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拘谨到“主人坐对宛有情”的从容,从“起步寒梢百尺长”的迷惘到“功成名遂身自退”的自在,五年多的朝夕相处和矢志耕耘,盐城已变得如此的亲近,宛如一位忘年交般的熟络。掬一捧通榆河的水,顿觉无比甘甜。

回望盐城,真的非常遥远。2100年的悠久历史,从“煮海兴利,穿渠为盐”的海盐文化,到“西有延安,东有盐城”的“铁军精神”,文人辈出,底蕴丰厚;1.7万平方公里的盐阜大地,从“东方湿地之都”,到“仙鹤神鹿世界”,物阜民丰,春色满园;582公里的海岸线,从“开山山外起潮头,百丈纷飞涌急流”的灌河,到“八十八道弯,弯弯都是金银滩”的射阳河,蜿蜒曲折,奔腾不息……

细思盐城,却是那么亲近。政府领导,多方“诸侯”,热忱关心,热情相助;各界好友,单位同事,通力合作,大力支持;关警一家,缉私战友,团结一致,戮力同心……

五年的朝夕相处,早已让遥远变得如此的熟悉、亲切而难以忘怀。五年来,奋进的本能,让我一时都不能懈怠、一刻都不能松劲。伴随着“小局也能办大案”的豪言壮语,区区十一个人的小队伍,走出了一条“小局更要谋发展”的探索之路。

五年前的那个周末,我迈入了已知天命之年。和几名战友来在射阳河边,沿着那一道道弯弯,在那杂草丛生的河汊,找到了那条躲在芦苇丛中的走私油船。细心的同事,为我悄悄送上了生日蛋糕。

四年前的那段日子,历经3个多月的经营摸排、6个省(市)的侦查取证、近百次通宵达旦的证据梳理,一起走私保税棉花的案件成功告破,挽回国家税款2000多万元。

三年前的那个冬天,天气骤然降到了零下7-8度,大雪纷飞,北风呼啸,响水的码头上天寒地冻、冰冷刺骨,天作被、地为床,布满血丝的双眼紧盯着一根根走私入境的檀香紫檀安然入库,8个印尼籍的走私分子被我们的傲然屹立所震慑、缴械。

两年前的那个夜晚,就在那一片寂静的夜色迷濛之中,10多名睡眼惺忪的走私分子,在刺眼的警灯照耀下,从满载白糖的走私船上蹒跚而下。

一年前的那个凌晨,500多吨走私冻品迎着东升的太阳,在晨曦中烙上了法律的威严,中央电视台等十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彰显了打击走私的辉煌战果。

伴随着那一次次矢志不渝的坚守,南京关区首例白砂糖走私案、盐城地区首例冻品走私案、盐城地区首例濒危木材走私案……还有那一起起洋垃圾走私案、枪支走私案、奢侈品走私案的相继告破,盐城海关缉私分局的多项业务指标已在关区率先、领先,盐城海关缉私分局已在黄海之畔的盐阜大地昂首挺立!

“青春由磨砺而生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拼搏的日子是快乐的,无谓顺逆;奋斗的岁月是幸福的,无关荣辱;奉献的过程是美丽的,无问得失。如果时节可以流转,我仍愿义无反顾、挥斥方遒,“向天再借500年”!

再见了,盐城;再见了,我的战友,我的兄弟姐妹!衷心祝愿盐城海关和盐城海关缉私分局每一年都欣欣向荣、每一天都蒸蒸日上、每一分都灿烂美好、每一秒都幸福安康。

 

标签:盐城;海关
责编:管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