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醉与多情——试探魏艳鸣对联艺术
2020-07-26 08:5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徐玉基  
1
听新闻
 
魏艳鸣: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解放军红叶诗社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
每读魏艳鸣对联作品,我都会击节赞叹。联中的那种含蓄、韵味、耐读,格高意远,不由得要写几句,探讨和学习她的撰联艺术。

一个联家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在长期的创作中,将眼中所见、胸中所学、心中所思与笔底所写融为一体,凝聚为艺术的结晶。风格就是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不是单调的,而是多彩的、立体的、深邃的。百花争艳,百鸟争鸣,岂只姚黄魏紫。

魏艳鸣对联作品即有这种高度和深度,但如何来概括她的撰联艺术,颇费思忖。满树繁花,只撷一朵,见仁见智,以为探索。恰好读到她的一副读书联:“如饮佳醪先自醉;似逢故友最多情。”不妨从“自醉”和“多情”来探讨。

自醉,即创作时的一种状态,面对联题和所选材料,有一种被吸引,能陶醉的感觉,不写不快,激起创作的冲动,而不是勉强去写。这种自醉状态,是反复思考、精心选择、渐入佳境的。对于饱读诗书、善于观察、精于分析的人来说,能很快进入这种状态。写的对联首先自己要满意,不自醉何以醉人。所以好的作品,一定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精心之作。犹如辛弃疾的词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化作两行雅韵,能够打动人心,方能“醉人”。

多情,是指一个人感情丰富,有原则性,出于真心。诗和联都要融情于字里行间,文字是冰冷的,而诗联是有温度的。摒弃冰冷,追求温度,自是诗联创作一途。无论写境或造境,状物或记事,扬善或惩恶,都要观点鲜明,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有情无需多言,无情并非真无情,看似无情,却是有情,当然可以有不同的情感。无情的揭露,无情的鞭挞,其实正是作者情感的暴发。作者是女性,又是军旅出身,不但有柔情,更有豪情,这使她的对联经常集豪放和婉约于一体,更显得壮志豪情与似水柔情交相辉映。

自醉,需要的是浓度,只是村醪水酒,既不能自醉,也醉不了人,所以必须是陈年佳酿,琼浆玉液。选取这样的料,精心加工,定有“自醉”的感觉。把精品奉献给社会,给人民,给读者,以满腔热情去写作,才能写出醉人的佳联。多情,需要的是投入。站在旁观者立场,只是对主题作阐释描述,搭积木式的凑成一副联,肯定是没有感情没有质量的。只有融入自己的情感,有感而发,才能写出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好作品来。

试析魏艳鸣佳作,体味什么是“自醉”,什么是“多情”。

 题湖——湖经洞庭阔

文学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只是新闻报道式的实话实说,那就失去了文学的魅力。湖经洞庭阔,不仅是湖,任何事物在你的笔下,应该凝炼、精粹、气势宏伟,有着洞庭湖一般广阔,则不仅自醉,而且醉人了。魏艳鸣的题湖二联,在她的笔下,自醉亦醉人。

 

题金陵莫愁湖

水鸣环佩,花曳霓裳,一美恍重来,有梦皆应关粉黛;

云若惊鸿,山如走马,千年堪纵抱,登楼我亦是英雄!

 

南京莫愁湖景观颇多,作者只选取了最典型的莫愁传说和胜棋楼,前二句纵情造境,由远而近,步步贴近,上结恍惚进入梦境,那是一个莫愁的梦想;下结则置身其中,那是一个英雄的情结。倾情于粉黛还是倾情于英雄?恰好今年莫愁湖盛开并蒂莲,联想亦醉人。

 

题南京玄武湖

何须寻六代繁华,千秋胜迹,况更有烟笼古寺,月照高城,趁一湖风起,且来消夏;

最堪怜翠堤红树,粉靥青裙,犹记得文苑昭明,武帷公瑾,问十里荷开,可待知音?

 

玄武湖,一湖耳,只论风光,则不足以为最。作者将湖放到更广阔的空间,那些繁华、胜迹、古寺、高城足以让人留连忘返,不醉也醉。结句云淡风轻,来消夏,你来还是不来?下联华丽转身,从风光过渡到人文,据说周瑜曾在此训练水军,南朝昭明太子亦在此读书,编著《昭明文选》。今日荷花盛开,来者即知音。用情如此,多乎哉?

 

题山——一览众山小

登高望远,莫如攀险峰之巅。写对联亦要有高瞩远瞩之目光,俯瞰众山,无限风光,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所陶醉,山水足寄情怀。

 

题南京栖霞山

枫涛漫卷,问百八声法鼓醒钟,几时栖憩?

岩月如吞,将三千界烟霞云霭,一笑摄来。

 

作者没有写山的壮丽、峰的雄奇,完全是山外写山的手法,只枫涛、岩月轻轻带过,便引出栖霞的引人入胜之处。“百八声法鼓”、“三千界烟霞”足以令人心驰神往。

 

题黄山

烟壑几时染?对苍山如黛,翠涧如蓝,丹青万幅宾虹画;

天章谁可书?看云海若笺,奇松若笔,仰止千秋霞客文。

 

以问起句,问别人,也是问自己,面对黄山醉人美景,作者先自醉。只腰节选取典型画面,自然而然地引出结句,黄山之美,虽多彩多姿,“画”“文”足可以蔽之,别致的写法。

 

题河——长河落日圆

题大事物如江河,让人想起“一条大河波浪宽……”,那种诗情画意令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一种梦幻般的情感油然而生,不醉也醉。作者的题河联,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大,何妨用“长河落日圆”的思路,河已经很长了,很大了,偏要与太阳同框,气魄何其大也。

 

题淮河

已历几回劫?从远古走来,惊醒橹声轧轧,一河帆影千秋梦;

更携万里风,看清波涌动,吹酣乡韵悠悠,两岸炊烟四季花。

 

淮河历史上多次成灾,作者以此起句,已见深情。作者自醉了,但一惊醒,今日之淮河已非昨日,橹声轧轧,一河帆影,下联更进一步,乡韵悠悠,两岸炊烟,让读者也醉了。作者将对家乡的一往情深,化作短短两行文字,一幅美丽的风情画。

 

题黄河

倾英雄泪,荡黎庶怀,奔流万载俟清,尽淘圣者出襟抱;

育民族魂,滋中华梦,纵览九州虽大,独让斯河称母亲!

 

黄河有两个特色,大,谓之大河;浑,谓之黄河。作者抓住这两个特征,偏不写这两个特征,而是跳出黄河写黄河,这个撰联手法是值得学习的。特别是两结,升华到极高的境界,作者的深情陶醉在黄河的时空之中,联作自然出彩。

 

题关——总是玉关情

写对联会遇到一道道难关,破一重关即提高一个层次。借关隘的关,来破写联的关,大有文章可做。魏艳鸣有多副题关的联,除文辞、格律的美外,“总是玉关情”内涵最为深邃。

 

题剑门关

携青城幽、九寨奇、峨嵋秀并称四绝,凭双剑倚天,雄隘险中徒鸟瞰;

历雨雪浸、烽火淬、岁月雕独步千秋,更一朝破壁,寒烟劫后看龙飞。

 

剑门关因其险峻,最早被称为“天下第一关”,是中国少有的不曾被从正面完全攻破的关口。站立此关上,虽然“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仍感到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联作用情如此,写出了剑门关不一样的气势。

 

题阳关

忆几度旌旄冷月,鼓角寒天,万马驰过处,莽莽黄沙连碧血;

今且看高柳荫云,杂花啼鸟,一支唱彻时,声声玉笛落苍烟。

 

阳关体现的是另一种情调,在这个内地与边陲的分界线上,曾留下多少悲凉的诗篇,正所谓“断肠声里唱阳关”。作者上联仍承接了历史的印记,下联柳暗花明,“声声玉笛”吹奏的是时代的心声。见景生情,情景交融,醉了作者,也醉了读者。

 

题花——感时花溅泪

写花只着墨于形,则未免肤浅。人似花,花似人,写到心灵深处,则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花亦通神,正切自醉与多情之内涵,也见好诗好联蕴含之丰富。

 

题樱花

花开在兰之前梅之后,许一身兰逸梅清,飘然若雪;

韵得乎云之际水之间,携几缕云魂水魄,慨尔同尘。

 

以拉人作对起句,有烘云托月之奇效,写樱花偏要借兰借梅,恰似陌上丽人行,梅兰固然不俗,还能让樱花独领风骚,可见手法之高明。如果说上联写实,那么下联写虚,注重的是神韵,寄托着作者对樱花的一片深情,陶醉了。

 

题荷花

感天地精诚独出渌波,皎皎之心,合君子洁,美人清,才士逸;

分云霞韵致相知红萼,翩翩亦梦,宜雨中听,风前看,月下逢。

 

同样写花的神形风韵,对荷花的赞美之情如天河倾泄,滔滔不绝。能感天地,分云霞,这是将小物往大处写的手法。两结领字后三个三字句一气呵成,情感得到宣泄,联作自然感人。

 

题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也是我们写联的一种手法,其实就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没有将笔墨花在写人的生平事迹上,更不是履历简介,但我们读完联作,可以肯定地说,这就是写某人。写出思想境界,人生际遇,得失成败,正是题人物联的一个诀窍。

 

题岳飞

忠亦如何?功亦如何?叹平地风波,屡摧梁栋,前痛汉淮阴,后哭明崇焕;

国之所在,魂之所在,纵孤身尘土,犹念河山,直捣黄龙府,笑上翠微亭!

 

功臣受戳,是一种历史现象,作者从岳飞身上,联想到他人,一个“叹”,一个“痛”。一个“哭”,层层递进,将这种历史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如此这般,未免有点消极,并非作者写岳飞原意。下联笔锋一转,英雄报效国家的耿耿忠心才是岳飞一类英雄的本质所在,末两句豪气干云,正是作者崇敬英雄的真实写照。

 

题樊梨花点将台

壮士几人回?点百万兵破虏平蛮,料当年云聚风雷,应助莺声宣叱咤;

高台重劫在,淬一千载柔肠热血,若有召国看儿女,再提虎旅报驱驰。

 

此联题应是写“台”,但我认为是写人,写的是这个台上曾经叱咤风云的人。我们没有看见如何点兵,只看见点的兵战功卓著。遥想,也是写人的一个手法,类似苏轼遥想公瑾当年。如果说上联风云不再,那么下联将台上的飒爽英姿作为了激励中华儿女的榜样。曾经的军营巾帼,正需要这种豪情壮志,“若有召”“报驰驱”。这样的情怀,当自醉,亦醉人。



标签:; ;醉人;下联
责编:管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