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生命信仰的意义
——评周志龙《我在高考的日子里》
2020-06-29 13:0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徐少有  
1
听新闻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从只有570多万考生到现在的1000多万高考大军,高考这一制度改变了中国几代人的命运,为我国新时期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基础。让我们把时间之轴拉回到高考恢复后的最初几年,去体味那个年代的人生百味和心路历程。周志龙《我在高考的日子里》—发表于《雨花》杂志2017年第5期(A),这一长篇纪实新叙事散文以其“文字朴实、故事动人、情节曲折”的写作风格,透过作者的细腻笔触,追寻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敲开了自强之门、励志之门,读后依然久久回荡在读者的心间。

纵观全文,我发现作者深深地植根于脚下的这块土地,传承自强不息的生命之路,唤醒与天俱来的生命意义。作者讲述亲身经历,演绎励志故事;真实的人与事,感知社会的人情冷暖;感人的一言一行,彰显男儿志在四方,百折不挠的精神。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百废待兴的大环境下,潮涌开放大势,冲破思想枷锁,把握时代脉搏,澎湃动力引擎。在神州大地上,诞生了一批时代的弄潮儿,当然,泥沙俱下亦随之沉渣泛起,芸芸众生亦随潮涌奋力搏击。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的逐步解放和高考制度的重启,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所言,在基本满足了生理、安全需要等基础需求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尤其在古老的中华民族漫长的农耕文明中,农村人大多想“跳出农门”,这种心理状态一直延续到今天,人们志在通过高考寻求一条光明的人生出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席卷着城乡二元结构,知识改变命运,相信高考能够改变自己乃至家庭命运的思想,在农村莘莘学子心中沿袭至今,激发出了他们无限的潜能。适逢其时,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不久,而作者也在其间挥洒青春汗水,积极奋战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

殊不知,当年(1982年)踌躇满志参加高考之后的耐心等待化为极度的失望,并不是因为作者的成绩不理想(当时考全区第二名),而恰恰相反的,是招生中出现了某些环节的漏洞,或是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从而导致作者苦等的录取通知书最终无缘到手。但这对淳朴、善良、没有文化水平的农村父母来说,他们能做的相对而言是极少的,因而奔走呼告学校及招生部门,其结果于事无补,走投无门却也无可奈何。于是,作者和母亲都流下了辛酸之泪、伤心之泪、无助之泪。

作者高考悲喜两重天之事传到了学校,校长、师生都为之惋惜,作者也一度对自己是否能实现人生理想产生怀疑。诚然,通篇字里行间直白地、干净地述说与对话,分明在彰显内心本能的求生欲望,寻求公平竞争上大学的强烈吁求。然而,换来的却是,时间的蹉跎,心灵的煎熬,不得不再次参加高考的现实。同时,也是对一个饱经风霜的作者来说,仿佛生命有一种不能承受之重。人生经历中的际遇,深深刺痛了血气方刚的作者,使其发出了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一次次呐喊和抗争!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凡人都有可能成为中坚者,就看你有没有改变命运的勇气罢了;当然,中坚者自然也有平凡的一面,作者也曾有过犹豫彷徨的时刻,但他逐渐克服了人性的弱点。一路前行,凡墙皆是门;畏葸不前,凡门皆是墙。于是,在那样一个历史攸关的转折年代,最重要的是,作者的自我革命比我们想象得要心胸宽阔得多。这,就是一个农村青年摆脱命运束缚的真实独白,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体现和重新审视。

的确,这正如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至理名言:“那杀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时间会选择那些有远见、有定力的人。所以,无论处于何种环境和氛围,应该有一种坚持不懈、矢志不渝的信仰,一种更从容、更大气、更放松、更自信的心态,不畏惧也不焦虑,越发地坦诚面对现实。这样,那吓不倒我的,会让我更平静;而平静之后,我会更加强大。这,就是我,作者自始至终从来也没埋藏过的信仰与追求!

作者以真正有力道的平实平淡的一种新叙事方式,表达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他的钢铁意志就是这样炼成的:两次高考,与命运抗争,从一个农家苦娃到人民教师,犹如“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就像积贫积弱、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通过筚路蓝缕的奋斗,才发展成为如今的中华复兴、梦想腾飞的新盛世。他的这种精神力量,在现今乃至未来,犹如一座巍然耸立的心志大厦焕发新的荣光与梦想。

穿透风雨沧桑,追忆似水流年,多少场景交汇再现,多少旧影时光与今日的芳华岁月交融激荡。作者奋笔疾书,饱蘸笔墨,一气呵成,还原了这段令人铭心刻骨的高考日子。如今的高考,已走过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历程,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祖国70余年的发展与巨变。现在的教育,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支撑,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因此,它离不开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乃至社会的积极推动,也离不开仁人志士的公益善行,更离不开国家顶层的战略设计。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历史的责任和重担就肩负在你们身上。无论人生在至暗的时候,风雨总会过去,人们会看到希望,它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只是,你要记得抬起头,往上看,生命终将走向光明。但我们必须时常谨记历史的经验教训,始终怀有敬畏之心,从而汲取一种精神力量。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重拾希望,砥砺前行!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站在新时代的十字路口,在回望历史与眺望未来之间,在变与不变之间,在偶然与必然之间,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心志弥坚,真情依旧,于无声处听春雷,赋予今日的高考学子以深刻的启迪——向自强致敬,为信仰赋能,为时代立心!

标签:如斯;高考;命运
责编:杜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