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双减”背景下,文化产业如何助力素质教育
2022-03-25 16:28:00  来源:新华日报文化产业周刊  作者:黄韫慧  
1
听新闻

  “双减”背景下,文化产业如何助力素质教育

  黄韫慧(作者为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双减”政策落地前,学科教育的繁荣显现出中国家庭的教育焦虑。“双减”政策落地以后,学科教育规模大幅缩水,但教育焦虑与成长需要仍在,亟需以更好方式被满足。

  不破不立,然不可只破不立。素质教育成为满足上述需要、替代单一学科教育的主要路径。而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减少教育焦虑,满足个人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六方面。

  满足个人成长的需要,引导素质教育的方向。“双减”背景下,要使素质教育替代学科教育,成为培养青少年的主要路径,有赖于素质教育的内容丰富度和成长引领性。文化企业是素质教育产品的主要提供者之一,文化产业政策在原则上指导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传播与消费,政府与标杆文化企业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引导文化生产和素质教育。

  实现素质教育生活化,加强素质教育吸引力。文化产业常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增加产品文化属性,因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与体验,自然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有利于个体在生活中传承文化、领略东方韵味。美学体验培养文化品位,文旅研学开展沉浸教育,虚拟现实重现历史传承。文化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经由体验,激发个体参与素质教育的兴趣。

  培养素质教育传道者,拓宽素质教育覆盖度。文化产业在实践中培养出一批专长多样化、素质高端化的人才,这些人才加深了大众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理解,也成为素质教育的榜样楷模与潜在师资。而文化产业借助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实现素质教育产品和服务的平价供应,促进素质教育市场从小众到大众,实现教育公平。

  刺激文化产品新开发,提升素质教育丰富度。文化产业包含众多并不断孕育新兴行业,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以文化为基石不断涌现。文化消费产品的开发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新内容,文化专用设备的进步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新媒介,文化信息传输的提升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新路径,工艺美术产品的精进为教育成果提出了新标准。

  降低天赋变现门槛,增加素质教育适用性。文化与科技结合促进科技赋能的艺术,通过搭建用户友好的艺术创作平台,借助技术手段实现艺术创作,降低从事艺术生产的技术门槛与艺术门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促进新兴职业的出现和就业职位的增长,为素质教育思想下培养多样化人才,提供发挥特长的机会和清晰的职业规划。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衡量素质教育成效。文化产业是推动积极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振兴已发展到国家层面。文化产业兴旺发达,离不开有战略目光的交叉性复合型人才。而这类人才的大量出现,有赖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覆盖。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符合需要的人才供应情况,可以被视为衡量素质教育成败的标准。 本栏目由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供稿

  八部门联合发文:

  文创产品开发当避过度商业化娱乐化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文物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强调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提出要把文化创意产品打造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措施》明确,要落实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政策,允许试点单位通过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等方式投资设立从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企业,并按要求纳入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鼓励试点单位结合自身情况,创新开发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建立成效评估机制,对试点单位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 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刊发于《新华日报文化产业周刊》第3期 (2021年10月22日)

标签:素质教育;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品
责编:姬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