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文化+产业”激荡时代强音,《文化产业周刊》来了!
2021-03-10 15:07:00  来源:新华日报文化产业周刊  作者:《新华日报文化产业周刊》编辑部  
1
听新闻

  文化软实力必须有产业硬支撑,文化无产业则行而不远,产业无文化则“失魂落魄”。放眼全球,没有文化实力不强大的世界强国,也没有文化品牌不响亮的世界名城,更没有不借助文化产业而成功实现的文化输出。

  对于国家、地区和城市,文化产业是综合竞争力的基石之一。党中央制订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强国,其中文化强国排在首位,既引领其他强国的建设,又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塑魂、赋能,而这种塑魂和赋能离不开文化产业作为载体和支撑。

  正在发生的,是一场文化产业的狂飙突进,普通人能接触到的行业其实只有两种:已经深度“文化+”的,和即将深度“文化+”的。在这场产业革新中,江苏的文化产业会激发出怎样的活力、爆发出怎样的强势、绽放出怎样的精彩?这正是今天创刊的“文化产业周刊”所要关注和呈现的。

  我们坚信:文化因产业而弘扬,产业因文化而塑魂;文化产业不是简单的文化+产业,它是一场文化与产业的“核聚变”;文化产业将推动社会发展模式的“迭代”,它对于江苏从全面小康到基本现代化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文化产业以经济这把尺子标注创新能力。创意是文化产业的核心驱动力,它创造出新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塑造着文化的叙事方式,建构出新的故事美学,像魔棒那样生发出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传奇。例如,新冠疫情为现实世界按下暂停键,却为数字世界按下加速键,“上云用数赋智”爆发式增长,云演出、云直播、云展览、云综艺……文化产业的虚实结构迅速发生重构。与此同时,“文化+”与先进制造业、消费品生产、智慧农业、金融、物流、教育、体育、电商等行业深度融合,改造传统行业,创造全新业态。文化产业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5G、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当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大幕拉开,文化产业全链条革新的大戏已经开场。例如,虚拟现实和游戏引擎等技术使电影制作摆脱了传统的绿幕和实景拍摄,正在颠覆传统电影生产模式,而5G、云计算正在打破传统渲染成本高、周期长的行业痛点,使全球远程处理、多点共制成为现实。颠覆式创新正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内发生,谁能抢抓文化产业数字化先机,谁就能奠定未来的竞争优势。

  文化产业的繁荣度关系着城市气质和人们的生活品质。2020年江苏GDP首超10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8万美元,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当经济实现腾飞之后,地区和城市之间的竞争就上升到文化层面,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最持久、最无法替代也是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从这个意义来说,文化不仅塑造城市性格,也是其最大资产。文化体验、文化旅游、文化消费成为生活品质最重要的指征,文化产业的繁荣度与人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呈现出“场景化流通、数字化消费、沉浸式体验”的新特点。

  我们坚信,这一轮文化产业发展将以“文化+”作为引领,以“+文化”实现破圈,最终实现文化的价值弘扬,助力国家“软实力”提升和文化强国建设。今天起,《新华日报》的全媒体传媒矩阵迎来《文化产业周刊》的新媒体力量,我们将坚持以“为文化强国尽言、为文化品牌立言、为文化大众发言,关注国计民生、打造文化强国”为办号理念;秉承“务实、创新”的宗旨和文化精神;为中央、地方及企业的领导层提供文化产业领域内最有决策借鉴价值的资讯和研究分析,做中国文化产业稳步发展的“记录者”,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见证人”,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升级的“理性推手”,打造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江苏样板。我们将依托《新华日报》全媒体平台的影响力成为全省文化产业领域的官方发布平台,高起点、专业化地建设成“文化产业的政产学研交流平台”阵地,并站在文化产业的理论前沿,聚焦全国最新的时代热点问题,集国内外文化产业研究者之思,成为彰显全国的文化创造力、文化影响力与文化辐射力,推动全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媒体矩阵平台。文以载道,化成天下;风云际会,未来已来。这是新思维突破旧框架的过程,文化产业周刊将和你一起关注和见证。时代的风鼓荡着远航的帆,让我们一起勇敢奔赴这场文化产业的未来之约! 《新华日报文化产业周刊》编辑部

刊发于《新华日报文化产业周刊》第1期 (2021年9月10日)

标签:文化产业;文化;文化强国
责编:姬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