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根据《江苏历代方志全书·小志部·乡镇坊厢》中《黄埭志》的记载,苏州市相城区黄埭形势如蝉翼,北狭而南宽,西高而东低。黄埭东接蠡口,北抵漕河,若港,若塘,若河。大小不一,其流派所经可得寻源而溯焉。黄埭水道最宽处为裴家圩,面积五六方里。黄埭的东面有黄埭塘,又东曰平明塘,接蠡口,纵约十里。黄埭的北界是蠡河,纵不足十里,宽则三四里。
古有裴家圩
作为太湖水网地区中的湖荡平原,黄埭境内河、港、浜纵横交织,水道丰富。裴家圩则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湖泊,也是黄埭境内主要湖泊之一。水道丰富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予当地人民丰富的水产,也有利于农业灌溉,不负“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另一方面则时而会引发汛期水患,损毁粮食、房屋,使当地人民深受其害。
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楚拜黄歇为相,封以淮北地,号春申君。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改封春申君于吴地。当时吴地水道众多,其中不少因泥沙淤塞,河床过高,而经常在汛期发生水灾,导致吴地居民生活受损。
后来,春申君父子到达吴地后,大兴水利工程,疏通河道,在低洼地区筑坝建埭。裴家圩就是春申君筑堤围堰众多遗迹中的一个。在苏州城内,春申君开凿“四纵五横”河道,形成排水网络,苏州水城的规模由此而奠定。这一系列治水工程使春申君在深得民心,水患也因此得以缓解。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吴地不少地名都以“春申”“黄”命名。黄埭之名正是由黄歇而来,他以土堰水筑成堰埭,名为春申埭,后称黄埭。
今有春申湖
后来,裴家圩改名“春申湖”,以纪念古代在这里“筑堰成埭”的春申君黄歇。2002年12月至2003年2月,黄埭镇对裴家圩围堰抽水取土,挖深2米多,清淤取土500万立方米,在湖北岸滩涂建设湿地水景,在进出河道上建造2座水闸。建成后的春申湖公园兼具蓄洪、生态、景观等多种功能。
春申湖水域面积0.88平方千米,湖面岸线长8.71千米。主要出入湖河道有东里河、潘阳港、金家浜、石拉浜和东瓜荡。春申湖西端与西塘河以堤坝相隔,通过水闸相连,春申湖同时也是西塘河引水工程的一部分。
如今,作为黄埭标志性公园之一,春申湖公园面积约96777平方米。整个公园里湖水、树木、建筑交相辉映,设计别致,融为一体,如同画卷。月牙形的湖湾俯视之下仿佛一枚专属黄埭的印章,刻印在这片熠熠生辉的土地上。每到日光璀璨时,秋色连波,湖光潋滟。
公园中心广场有镌名巨石、亲水平台、十二生肖雕塑等景观,是市民休闲娱乐的惬意之所。往公园深处走,有草坪、凉亭、木桥,还能看到宛如一条宝带横纵湖面的玉带桥。
古有裴家圩,今为春申湖。名字的变迁不仅蕴含着黄埭人民对春申君治水筑坝的感激与纪念,而且流露着一座古镇对历史传承与当今发展的融合与策略。焕然一新的春申湖安安静静地坐落在黄埭南侧,就像一位腼腆又明丽的姑娘,毫无保留地接纳着她的一方土地和人民。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春申湖刻印在黄埭地界上,水波粼粼,草木盈盈,莺鸟翩翩,仿佛都在诉说着这湖泊的前世今生。(顾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