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记者 殷文静)在南京公交第三客运分公司,活跃着一群特殊的“编外记者”。他们并非专业媒体人,而是手握方向盘的驾驶员、紧盯监控屏的管理员。他们以岗位为原点,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捕捉十米车厢里的平凡微光,用真诚笔触传递流动温暖,让公交这一城市“移动窗口”,盛满了人间温情。
车厢里的“记录者”——赵瑞
汽车五队驾驶员赵瑞,是车厢里的“移动记录者”。每天清晨五点,当城市尚在沉睡,他已整装出发,一边驾驶公交车穿梭于街巷,一边留意车厢里的点滴故事——驾驶员拾金不昧寻失主、乘客突发疾病时全车开辟生命通道、驾驶员十年如一日搀扶尿毒症老人上下车,这些日常瞬间,在他眼中都是珍贵的“新闻素材”。

今年是赵瑞投身公交宣传工作的第八年。工作之余,他挤休息时间用镜头定格温暖、用文字书写感动。有人不解他为何额外“折腾”,他的回答朴实坚定:“这些故事值得被记住,这些美好应该被传播。”每当看到自己的稿件让更多人理解公交人的付出、感受到城市温度,他便觉得所有疲惫都化作了动力。暮色降临,完成营运任务的赵瑞,又会投入“记录者”的工作:整理素材、筛选照片、构思文稿,在“驾驶员”与“记录者”的双重身份里,践行着公交人的责任与担当。
屏幕前的“记录者”——郦晨钰
汽车六队的郦晨钰,则是屏幕前的“温暖捕捉者”。作为基层管理团队的中坚力量,她每天的工作从紧盯服务平台、切换车辆监控画面开始。在方寸屏幕间,十米车厢里的暖心场景不断上演:驾驶员搀扶老人上车落座爱心座,轻声叮嘱 “抓稳扶好”;为轮椅乘客启用无障碍坡道,细心固定轮椅保障安全;帮遗失物品的乘客多方找寻,及时联动调度报备信息;途经斑马线时主动减速礼让,守护行人安全;遇孕妇、抱娃乘客主动提醒让座,遇乘客磕碰即刻递上应急医药包……这些真实鲜活的帮扶瞬间,以及96155、12345、12328转来的一封封表扬单,都让她深受触动。

为了让这些温暖被更多人看见,郦晨钰会精心整理这些人和事,以娓娓道来的方式写成一篇篇温情稿件。她不仅在字里行间赞颂公交驾驶员的无私坚守,更向社会传递着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让更多人透过文字,感受到南京公交的温度与担当。
赵瑞、郦晨钰,还有更多如他们般的南京公交人,虽不是专业记者,却用最真挚的方式,让十米车厢里的平凡故事成为城市文明的生动注脚,让温暖在流动的城市里不断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