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的经历与交游
2024-04-15 20:47:00  作者:赵启斌  
1
听新闻


傅抱石的经历与交游

□ 赵启斌

  傅抱石有着不同于一般画家的精神气质。他不但是一位有突出贡献的中国画大家,一位有独到学术思想的美术史论家,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曾与社会许多知名人士有过广泛的接触,不少人都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周恩来、陈毅、郭沫若、徐悲鸿、金原省吾、吕凤子、刘海粟、高剑父、张大千、梁邦楚、宋振庭、汪辟疆、胡小石、陈之佛、沈飞、贺天健、关山月、石鲁、何香凝、潘天寿等,或者在艺术上有所合作、彼此启迪,或者在古典文学、政治关系方面有所关联。他与其中不少人有着终生的交往,如郭沫若、徐悲鸿、陈之佛等人。广泛的社会接触,对他的绘画产生了显著的催化作用。也正是与社会的充分接触,与精英们的广泛交流,与历史文化的血脉联系,造就了傅抱石艺术的精神境界。

  1935年,日本帝国美术学院院长正木直彦在傅抱石陪同下参观傅氏书画篆刻个展时,用放大镜仔细看篆刻作品《离骚》全文两千多字的边款。


  1956年,傅抱石(右二)、丰子恺(右三)、叶浅予(左二)、蒋兆和(左三)等人在全国政协会上座谈。


  1957年,傅抱石(左三)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王临乙、特伟、阳太阳、刘继卣)访问捷克、罗马尼亚。


  最初的艺术启蒙

  傅抱石原名傅长生、傅瑞麟,祖籍江西新喻,1904年出生于江西南昌。傅抱石早年家境清苦,父母以修补雨伞为生。傅抱石父亲的小店旁边,一边是民间艺人郑师傅的刻字摊,一边是左姓夫妇的装裱店,早年的傅抱石便是在这里接受了最初的艺术启蒙,接触了中国画和篆刻艺术,从而走上了绘画艺术之路。

  由于家境贫寒,傅抱石在邻里资助下开始识字,免费进入私塾、江西省第一师范学校附小,然后考入江西省第一师范学校完成学业,可以说历尽艰辛。在第一师范期间,傅抱石结识了古旧书店扫叶山房经理姜润如等人,使他有条件饱读中国历代典籍文献,打下了较为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倘若没有早年如此的刻苦勤奋和众人的帮助,傅抱石很难在20多岁就写出诸如《国画源流述概》(22岁)、《摹印学》(23岁)、《中国绘画变迁史纲》(26岁)之类具有深厚学术修养的专业论著。

  师范学校毕业后,傅抱石先后在江西省第一师范学校、省立一中任教。由于与廖继登、廖国仁叔侄的友谊,傅抱石拜会了来南昌访问的徐悲鸿。结识徐悲鸿,给傅抱石的艺术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徐悲鸿极为激赏傅抱石的艺术天赋和绘画才华,因而一再敦促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保送傅抱石赴日深造,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陈立夫、陈果夫兄弟亦加以资助,傅抱石如愿以偿,实现了赴日留学的愿望。走出江西赴东瀛留学考察,为其成为全国性影响的画家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1960年,江苏省国画院在北京举办“山河新貌”画展,图为傅抱石(左一)陪同郭沫若(右一)参观。


  1961年,傅抱石(前排右二)接待印尼画家李曼峰(前排左三),张文俊(前排左二)、宋文治(后排左一)、喻继高(后排右二)陪同参观。

 

  赴日留学与郭沫若结缘

  1933年,傅抱石进入日本东京帝国美术学院研究部,在金原省吾的指导下,攻习东方美术史。傅抱石成为金原省吾的第一位研究生,金原省吾也非常惊讶,没有想到自己招收的第一位研究生,竟然是来自中国的傅抱石,并且在日后有着如此巨大的绘画声望。金原省吾是东京帝国美术学院的创办人之一,是研究中国美术的权威,接收傅抱石为研究生时才46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期。在金原省吾的指导下,傅抱石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美术史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和深厚,为后来的理论研究和绘画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东京期间,金原省吾介绍傅抱石与郭沫若相识,郭沫若欣然在傅抱石的《笼鹅图》上挥毫题诗。二人从此结下了终生的友谊。郭沫若的人品、才学深刻地感染了傅抱石,郭沫若也为傅抱石刻苦钻研学问的精神和艺术创造的激情所倾服。从参加傅抱石的第一次画展起直至傅抱石去世,郭沫若自始至终都给傅抱石以巨大的支持。在傅抱石的艺术生命中,无可怀疑,郭沫若有着强烈而持久的影响。郭沫若的才华、学术成果和友谊凝结在傅抱石的艺术创作中,融结成牢不可分的精神慧果。

  1935年回国后,傅抱石应徐悲鸿的邀请,在南京担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抗战爆发后,傅抱石被迫流亡内地,抗战初期,曾一度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秘书。第三厅解散后,回到设在重庆的中央大学艺术系担任教授。自1935年回国后,除出任第三厅秘书一年多外,直至1949年,傅抱石几乎全部时间都是在中大度过,徐悲鸿、吴作人、陈之佛、张书旗、黄君璧、吕斯百、谢稚柳、李瑞年、秦宣夫、黄显之等人先后在中大艺术系任教,傅抱石与他们共同致力于中国画创作与艺术教育,使中大艺术系实力陡增,为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在这期间,傅抱石出版了《中国美术年表》等书,开始了与文化人的频繁交往,又在重庆完成《石涛年谱》的编订,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曾专门撰文予以介绍,其学术成就也开始被学术界充分重视。

  在重庆八年居留期间,傅抱石有着频繁的社会交往,他的作品在这里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并由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徐悲鸿、郭沫若等人纷纷为他的作品题跋,如徐悲鸿题诗堂《大涤草堂图》,郭沫若题字《云台山图卷》《屈原》《陶渊明》《龚半千与费密游诗意》《张鹤野诗意图》等。傅抱石也根据杜甫诗意为郭沫若作了《丽人行》等作品。1944年,二人又联合在云南昆明举办《郭沫若书法、傅抱石国画联展》。文化界以及师友同事的关怀、勉励,鼓舞了傅抱石的创作,在全国抗战的特殊历史时期,傅抱石的绘画创作产生了本质的飞跃。

  傅抱石与陈之佛也有着良好的私人关系。1935年,傅抱石便已与陈之佛同事于中央大学艺术系了。来四川后,傅抱石大力支持陈之佛的绘画创作和国立艺专的行政事务,陈之佛同样也给傅抱石以道义、精神甚至是财力上的大力支持。据陈之佛后人介绍,傅抱石在重庆举办“壬午画展”,陈之佛慷慨借予筹备资金,才使此次展览得以成功举办。情文相知,书画会友,这一时期确乎是傅抱石内心颇为舒畅的历史时期之一。回南京后,傅抱石继续在中央大学任教,1946年又分别与徐悲鸿、陈之佛举办绘画联展,继续巩固提高在抗战期间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徐悲鸿赴北平后,傅抱石、陈之佛等人便成为南京地区绘画界的中坚力量。


  傅抱石留影东北(1961)


  傅抱石为赵清阁祝寿(1961)

 

 

  确立了江苏绘画的历史性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长期担任江苏美协负责人和江苏省国画院院长职务,频繁的外事活动和创作任务使傅抱石焕发了崭新的艺术青春,与艺术界的交往也更加频繁。1958年与亚明合作《大军南下,横渡黄泛区》,1959年与关山月合作《江山如此多娇》,1960年率江苏省国画院画家赴六省写生,在西安与石鲁切磋交流,1963年与何香凝、潘天寿等合作多幅作品等等,使傅抱石的艺术生涯达到又一新的高峰。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江苏画派群体性崛起,确立了江苏绘画在全国的历史性地位。

  在南昌期间,傅抱石尚未与吕凤子谋面,但从吕凤子出版的作品和绘画理论上就已充分认可了吕凤子的艺术成就,认为吕凤子的绘画格调高古,已经到了他人难以企及的境界。在重庆期间,二人才有机会得以相识。1956年,傅抱石、吕凤子分别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南京分会筹委会正、副主任委员。1957年,吕凤子扶病撰成《中国画法研究》一书,并在南京组织画家研讨。吕凤子晚年的绘画实践和理论撰述,和傅抱石主张的观点几乎不谋而合,共同有力地批评了取消中国画的主张,这对傅抱石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支持。筹建江苏省国画院期间,傅抱石坚持由吕凤子担任筹委会主任,自己担任副主任委员,二人同心同德,开始了江苏省国画院的筹备工作。虽然吕凤子已经病入膏肓,不能亲临视事,诸事均由傅抱石负责,但无论如何,老一代艺术家彼此谦让、共同致力于事业的用心确乎值得后人永远缅怀。

  傅抱石每次进京,总要见见郭沫若,谈论学术、创作问题,或为郭沫若挥毫作画。傅抱石的绘画创作也一直受到郭沫若的关怀,不断获得新的进展。1957年,《傅抱石画集》出版,郭沫若为之作序、题签,对他十几年来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将他与齐白石相提并论,以“南石”相许,亲自作“南石斋”三字相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郭沫若的友谊和支持,对傅抱石从事绘画创作所起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郭沫若自始至终都给予傅抱石源源不尽的精神慰藉和事业上的强大支持。

  傅抱石和荣宝斋亦有着交往。每次赴京,傅抱石都要到荣宝斋去走走,或下榻于此,在此泼墨挥毫。他常说荣宝斋是画家之家,画家怎能不经常回家看看。在这里,他多次饱览荣宝斋的藏品,包括荣宝斋收进的上等笔墨纸砚,进一步开阔了眼界。

  傅抱石与周恩来总理也有一段让人值得回味的交往。在傅抱石为人民大会堂创作《江山如此多娇》期间,周总理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见。周恩来总理知道傅抱石作画嗜酒的习性后,专门为他批送几箱茅台酒以助兴,充分反映了老一代革命家、政治家对文化人、艺术家的关怀和理解。几年后,当傅抱石准备重新创作此件作品时,周恩来总理考虑到傅抱石的身体状况,委婉地劝说傅抱石放弃重新再创作的念头,并安排画家到东北写生,从而给傅抱石以新的创作机会。如果没有对艺术家的真正理解,是不可能作出这样的安排的。须知,当时我国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啊!傅抱石内心之铭感,也就可想而知了。

  1961年,傅抱石根据周总理的安排赴东北写生,经历了一段“兹游奇绝贯平生”的令人难忘的北国生活。长期生活在江南的画家第一次亲身体验了北国的风光,激情遄飞,创作了大量歌颂祖国山川的山水画作品。这一次北国写生创作,成就了两万三千里写生后的又一次飞跃。

  在这次写生中,傅抱石的一大收获便是与吉林省委宣传部部长宋振庭的交往。二人在有限的几天内谈论学术、甄别画史,尤其对中国画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傅抱石在结束这次写生前,为宋振庭留下了可堪珍视的绘画精品,记录了他们这一段友好交往。

 

  1962年年底,傅抱石(左一)与何香凝、潘天寿在杭州合作国画以迎新年。


  1964年,傅抱石接待苏联漫画家叶菲莫夫。

标签:傅抱石;郭沫若;徐悲鸿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