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
2022-12-18 20:10:00  作者:顾向阳  
1
听新闻

  时光倒流50年,回到我们的童年。那是物质、文化匮乏的年代,农村家庭没有电视,所以看一场免费的露天电影,对大人小孩都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

  村里放电影,一般都在村里小学的操场,所以称为露天电影,下雨了只能收场。每次放电影,我们都会提前知道。早上天刚亮,我们就会出现在学校操场上,比平时上学早多了。我们会在我们认为的观影好位置画几个框框,以此向外人宣布这是我们几家晚上板凳排放的地盘。唉,其实真没用,晚上早来看电影的人还是毫不犹豫地把板凳放在我们的框框内,我们也只能悻悻地瞪着他们,无能为力,因为他们年龄比我们大,体格比我们壮。

  放电影的当天,村民会提前结束农活。开映前10分钟,村民从村里的各个方向拥过来了。邻村的人来了,卖棒冰的来了,卖麦芽糖的来了,卖瓜子的来了……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过节似的热闹。

  我们对电影放映员非常崇拜,看放映员换片也是一种享受。因为一般镇上的电影队都是单机放映,放映中间必有停顿,也就是换片。感觉放映员就是一个武林高手,更换胶片,就是放映员“武林绝学”展现的高光时刻。当换片工作灯打开的瞬间,一个满的胶片盘从放映机的后臂摘下,空白的胶片盘已替换过来,变戏法似的,新胶片盘已稳稳固定在放映机的前臂上,一道弧线闪过,放映员已用胶片把两个胶片盘连在了一起,两手穿针引线地把一些胶片插入放映的齿轮之间,放映机的马达打开,清脆的马达声响起,换片工作灯熄灭,一道光束再次射向银幕,画面与声音恢复。短短十几秒,在大家还没回过神时,一切又继续了。据说这个换片流程放映员是要考试的,超过规定时间,放映员是不能上岗的,是不是有点神奇?

  村里放电影一个月一次吧,所以我们会尽可能打听附近村里所有的放映信息,大小朋友都会组团去看,步行十几公里也不叫累。有时跑到放映场,露天电影可能已近尾声,没关系,看完再顶着月亮、星星走回家,还是开心,至于看了什么电影不重要。

  有一次看完电影路过邻村一户人家,他们家的芦稷(形似高粱、味似甘蔗的本地植物)长得特别好,又高又粗,总是比一般人家高出一两节。走累的我们就动起了歪心思,现在深更半夜估计没人发现,而且我们当地有句歪理壮胆,“偷瓜偷桃不算贼”。于是几个人窜进路边的地里,抓住几根芦稷就往怀里拽,你争我抢的吵嚷声惊动了屋里休息的主人,高呼一声“有人偷芦稷”就从屋里奔了出来,吓得我们丢开芦稷撒腿就跑。也不知跑了多长时间,气喘吁吁,实在跑不动了,几个人像我一样瘫在地上,看看后面,根本就没人追来……

  村里偶尔也有县里的放映队来放电影。第一次来时,他们的装备让我们惊呆了。放映队居然有一条小轮船,放映设备都用轮船装运,船舱上几个红色大字写明当天要放映的电影。轮船会开到每个村的小码头,村里再组织人员把放映人员及设备转送至放映场地。真是开眼界了,他们的电影幕布比镇里放映队大一倍,放映机也大很多,放映机位远远地摆在操场的后面,弄得我们一个个把板凳往后挪。这个放映队居然有两部放映机。那天我们没看到放映员魔术般的换片手法,电影从开始到结束就没有中断过,全场都沉浸在电影故事里,如醉如痴。那晚的电影我们记住了,《红孩子》《铁道游击队》。

  我们的童年,没有电视、电脑,少了作业、辅导班的烦恼,有着很多的田野趣事。如今多数已模糊淡忘,唯独露天电影记忆犹新。儿时的我们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文化的渴望,不畏蚊叮虫咬、寒风凛冽,不懈地追逐着露天电影,那时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让我们回味深长。

标签:放映员;露天电影;胶片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