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韩早点
2022-11-03 22:0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淑琴  
1
听新闻

  “老韩早点”四个字挺大。下面一排小字——“鸡丝豆脑”“水晶包子”。这是老韩早点的招牌。好像和别的早点或其它小店铺没啥大区别。店铺小,招牌大。

  老韩的招牌名副其实,只卖招牌上的两样。几十年,从来没变过。

  老韩的“鸡丝豆脑”是豆腐脑和鸡丝辣汤掺和在一起的,老顾客习惯称为“两掺”。豆腐脑细腻,洁白,莹莹欲滴,有豆香。汤是用整只老母鸡炖出的底汤。老母鸡炖了一整夜,轻轻一碰就成了丝线。汤里配料有千张丝、面筋碎和金针菜。老韩说金针菜是用当地丁嘴镇的,金黄,饱满,是汤里的筋骨。豆腐脑盛两勺,辣汤盛两勺,兑在一起,加上胡萝卜丁、大头菜丁、芫荽末、酱油。末了,老韩总要问一句,“要不要辣椒酱”。要辣椒酱的是辣汤,不要辣椒酱的还是辣汤。苏北小城人有爱吃辣的也有不爱吃的。拿起汤勺,轻轻搅动两下,再一口吸溜下去——鲜,滑,爽,不寡淡。

  锅贴,上面油亮松软,下面金黄焦脆,又名水晶包子。老韩在馅料上下功夫。肉是超市预留的五花肉,切片,切丝,切丁,最后剁碎成泥。韭菜、萝卜、南瓜、豆角、大白菜,洗净,切碎成丁,尽量细碎,尽量一般大小。肉和蔬菜没有经受机器的挤压、碾碎,保留自身细胞的完整性,自成小小的个体,它们没有离经叛道发生基因突变,散发出菜性、肉性的光辉。

  老韩夜里十二点起来,和面,泡黄豆。再睡三个小时起来,揉面,打豆浆。冬天凌晨六点,夏天凌晨五点,早起的人就可以吃到热腾腾的鸡丝豆腐脑和锅贴了。

  老韩高大,背有点驼,酷似前一段时间网络上爆红的“山东拉面哥”,只不过更白净些。知道老韩还是三十年前,那时人称小韩,一个帅气有点腼腆的小伙子。当时,位于有名的南菜市大门对面,有一家人头攒动的“南菜市早点”。说南菜市“有名”是因为它是这个小城里最大的蔬菜水果副食品批发零售市场。那一天,我陪父亲贩卖完辣椒走出南菜市,看到对面早点铺大敞着门,门口白色的热气升腾起一大片祥云,大劈柴,地锅灶,橘黄色火苗舔着张着大口的平底锅,平底锅黑着脸,滋滋作响。滋滋作响的还有店里埋头吃的食客。掀锅,铲锅,装盘,上生,添柴,加水,加油,一个中年汉子和一个年轻姑娘有条不紊地操作。姑娘很好看,大眼,白皮肤。一个很精神的小伙子负责端碗送盘,到顾客面前不声不响。偶尔,腼腆地笑笑。这个小伙子就是现在的老韩,姑娘是他的姐姐。父亲带我走进去,我狼吞虎咽地吃着,那么香,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早点。父亲好像一直爱怜地看着我吃。

  工作以后,单位对面新开一家早点,同事们大多去吃,回来还津津乐道。同事燕子也硬拉着我去,看见招牌,觉得有点好笑,“河滨早点中心”,一个早点铺子也起这么大的名头。

  祥云似的热气,大劈柴,地锅灶,橘黄色火苗舔着张着大口的平底锅,平底锅黑着脸,滋滋作响。这一切,似曾相识。门口盛汤的小伙子高大帅气,国字脸,略显腼腆。似曾相识。经聊天询问得知“河滨早点中心”就是原来的“南菜市早点”。南菜市片区拆迁待建,他们遂转移到了这里。之后,这家早点就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去久了,有时候聊两句,逐渐熟悉起来。知道他们姓韩,一家三代人在忙碌这个早点,说它是“中心”,好像也有点道理吧。偶尔忘记带零钱了,说一声“下次一起付啊!”老板连连说“没事,没事。”

  后来,离开原来的单位。再后来,那个地方也拆迁了。遮天蔽日的高楼群里,寻不到往日的一丝痕迹,原来的同事也很少见到。早点中心也不知所踪。

  一日,路遇一位以前的同事,热情打招呼。彼时,他正从一早点店里出来,擦着嘴巴,毫不掩饰吃过早点和见到我的开心。于是,知道了这家早点就是原来的“河滨早点中心”,现在叫“老韩早点”。同事寻味,专门驱车而来。

  星期天,也特意去老韩早点吃早点。

  一辆小小的电动三轮车停在店门口。从车子上下来一位老爷子和一位颤巍巍的老奶奶。细细端详,他们也是旧时光里经常碰过面的人。人老了,记忆和味觉都停留在时光深处,他们在慢慢咀嚼着旧光阴。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烟火气息伴随着你,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标签:菜市;招牌;平底锅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