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泳”——未来之路
2022-07-24 21:2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周伟虎  
1
听新闻

  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坐落于江苏吴江的八坼,今年9月将迎来苏州大学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两届700多人的学生,其通讯地址、集体户口落户、导航等,均迫在眉睫。为此,苏州大学未来校区与苏州市民政局地名处、吴江区政府、八坼街道等多次会商,从莘学路、江学路直到最后的“久泳西路1号”,其间凝聚了不少人的心血。

  苏州大学未来校区门牌号码最后定为久泳西路1号,开始还真让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久泳”的出典——据《吴江县志》(1994年版)载:后梁开平三年(909),吴越王钱镠奏割吴县南地,嘉兴北境,置吴江县。又据宋《吴地记后集》载:辖思源、震泽、感化、久詠、范隅五乡。但吴江建县前,这些乡分属谁?光绪《嘉兴府志》载:后梁开平三年,割嘉兴北境平望、震泽、久詠等六乡为吴江县。

  另据《吴江县志·建置区划》载:后梁(909)至清(1874),吴江县有“久泳乡”,今屯村、金家坝、莘塔、芦墟及浙江部分地区。也即“久泳乡”范围大致是今之汾湖片区。清宣统元年(1909),清政府推行区域自治,至次年吴江县设松陵、同里、黎里、盛泽、震泽、芦墟、莘塔、八坼、周庄九个乡镇,“久泳乡”始废。但“久泳乡”在吴江县的历史长河中,存续了整整1000年。而“久泳乡”在吴江建县前之嘉兴府,又存续了多久呢?

  要考据“久泳”之名,须得从嘉兴方志中去找。查明朝王尚龄《嘉兴府志》,却无半点“久泳(詠)”线索。百般无奈,致电嘉兴方志办杜姓工作人员,得知嘉兴存世最早府志,系元代至元二十五年(1288)刊行的《嘉禾志》,也即后世所称《至元嘉禾志》,“久詠”后梁就割与吴江,嘉兴方志应难觅其踪。不料,次日她帮我查到了光绪《嘉兴府志》卷三中,有一处“久詠乡”之记载:嘉兴久詠乡,后梁开平三年闰八月割吴江县,今隶属江南苏州府。

  但吴江方志只有划归后之记载,却无溯及既往之能,再次求助于苏州民政局地名处莫处:“久泳(詠)”何谓?莫处联合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马亚中、中国民间文艺家诸家瑜等先生,对“久泳(詠)”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后,认为“久詠”之名与沈氏“久詠堂”有关,“久詠堂”名或为梁武帝所赐。诸家瑜先生还提供了《吴兴久詠堂沈氏族谱》,认为沈氏是南朝湖州大族,“久詠”乃沈氏堂号,是沈氏同一族人的共同徽号。

  沈约(441—513年),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德清县)人,南朝梁开国功臣,文史学家,南朝文坛领袖。沈约学问渊博,其诗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著有《晋书》等史书,其《宋史》获列《二十四史》。梁武帝萧衍即位,沈约因劝进有功,任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食邑千户,荣宠一时,历仕三代。沈约文采飞扬,著作等身。梁武帝褒奖沈约,赐字“休文”, 休文而久泳,或为梁武帝赐名所本,亦乃“久泳”本意。

  从“久泳堂”得知“久泳”乃梁武帝对沈约文章的褒奖,而“泳”应意为“涵泳”。《曾国藩家书》说:“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泳”是我们对文学艺术鉴赏的一种态度和方法,“久泳”是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应该沉潜其中,反复玩味和推敲,以获得其中之味。这也是我们大学生应当传承做学问的方法和态度。

  “久泳”,这个蕴涵着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名,让我久久难以释怀;“久泳”,这个赋予了苏州大学未来校区的地名,又让我常常思绪万千。这个金秋,位于“久泳西路1号”的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将迎来700多名学生,他们将在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久泳”、遨游。

  我更期许着,未来,从“久泳西路1号”走出去的苏大未来校区的莘莘学子,未来都能沾染着“莼鲈之思”的烟火气,未来都能以“久泳”之精神、方法、态度去做好自己的学问,“久泳”之后,归来仍是少年。

标签:苏州大学;嘉兴;校区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