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独特的语境中抒发情怀 读徐岩松散文集《春光下的月色》
2021-02-07 21:5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陈德民  
1
听新闻

  陈德民

  阅读手中这本《春光下的月色》,一股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作者徐岩松虽是一位在校的大学生,但他以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思考及见解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其作品基于作者对时代大背景的感悟和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力求在独特的私有语境中抒发悲悯苍生的情怀。所以,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并呈现与众不同的心理、气质和文化信息。

  作者徐岩松认为,随笔皆为人生,百态即是生活。因此,他在选材上,可谓用足心思。在他的眼中,时代变迁的各种情感、现象都是文学创作的很好的切入点。在《邹三》一文中,作者将邹三爱热闹却又孤苦伶仃,每天定时定点地到小公园“游荡”,遇到认识或不认识的人都能聊上一会,即使吃饭也不愿意回到只有自己的空空的家,会跟随着农民工到小餐馆排队就餐。在作者的笔下,一位空巢老人的孤独、寂寞以及被社会边缘化的无奈,描写得淋漓尽致,主人公邹三的人生际遇令人同情,发人深思。

  在《春光下的月色》一书中,那些梦幻视觉以及颇有节制的抒情,既有作者对美学传统的传承,又有他对探寻现代文学理念与技巧的把握,以尝试形成他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如《最后一份报纸》的老贾是老漂族的代表,为了孩子他选择走进都市,却因为难以融入都市现代物质生活的快速变化,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故乡。这种作品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想象力,有着原发性和原生性的思维张力。作者保持的是直视动态生活和人心、和对普通群体的细节观察。所以,他的创作里隐含着两种撕裂,一是写社会的撕裂,社会阶层、社会力量的撕裂;一是写人性的撕裂,内在的、精神的撕裂。在这种撕裂里,可以感知作者未来的写作空间。

  《春光下的月色》使作者的情感得到释放,精神发生升华,心灵找到归属,代表着作者介入和追踪当下火热生活的勇气和担当。敢于和时代同行,敢于把自己对现实的思考用文学的方式直接表达出来。他对现实的关注,在于他既能融入其中,又能跳脱出来,这是一个独特的视角,让他在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的精微性的呈现上表现得更为精妙,因此,作者的写作是一种生机勃发的、青春洋溢的文学。

  不可忽视的是,在当代一些青年作家中,往往只满足于对社会表面现象的描述,缺乏对社会深层次本质问题的观察与思考,使得作品对破解这些矛盾的见解不够深刻。这种游离于社会表层的创作态度,在本书的某些篇章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但瑕不掩瑜,阅读《春光下月色》,我们会觉得作者正因有了这份书写者的人文精神,他的写作便形成了那种将个人生活直接拆解用于文学创作的类型。所以他的作品中作者的主体形象、语言温度、情感投入都有所不同。抱持着自我的那份难得的本真,让读者从阅读中感受到生活的美。

标签:月色;作品;生活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