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江苏省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关情况。
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
今年6月以来,省公安厅出台24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后,各市公安机关相继推出170项具有本地特色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上下联动,相互补充,为民办实事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在打防违法犯罪方面,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更加高效地处置警情,最大限度提升止付速度和能力,今年以来全省止付冻结金额同比上升4倍;更加有力地破案打击,全省破获省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分别上升4.7%、22.6%;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社会治理优势,推送疑似受害人线索1092万条,成功拦截案件1.3万起,避免群众损失2.6亿元。
在服务企业发展方面,积极开展走访服务,组织全省公安民警上门走访高新技术企业3.2万多家,就促进企业合法经营、堵塞安全漏洞、深化警企合作等提供指导帮助,发现化解企业经营安全风险5230条,协调解决企业个性化难题1.3万个。服务企业“走出去”,建立“走出去”企业警务联络服务机制,开展江苏企业海外项目安保经验交流,对全省823家“走出去”企业、1173个境外项目,全方位提供法律咨询、安全指导、疫情防控、证件办理等服务。
在深化政务服务方面,推进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建设,进一步加大事权下放力度,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可办理事项达到3类219项,群众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办理绝大部分服务事项;加快推进电子证照建设和便民服务应用工作,全省共34类政务服务事项可通过公安机关电子证照办理,无需办事人再提供纸质证件。全省公安机关还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助力“团圆行动”,已帮助264个家庭实现团圆,侦破拐卖儿童积案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4名。
在交通管理服务方面,全省交管部门全力整治各类突出交通违法,持续开展了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整治、干线公路“不疲劳、不超速、靠右行”整治以及酒驾醉驾整治。近期,省交警总队对全省13个设区市示范道路和示范路口交通秩序暗访检查情况显示,全省机动车礼让率为92.6%, 非机动车守法率为95.6%, 摩托车、电动车骑乘人员安全头盔佩戴率为94%,汽车前排驾乘人员系安全带98%,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11月1日以来,全省共劝导纠正处罚后排未系安全带的交通违法行为9011起,大家坐后排系安全带的意识也逐步提高。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全面放开放宽户口迁移政策,破除落户隐形门槛,推出户籍和居民身份证事项“省内通办”“跨省通办”“线上线下无差别办”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有效服务了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推进南京、苏州两市积分互认政策落地。省公安厅指导南京市放宽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四区城区落户政策,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社保即可落户,出台积分落户实施办法;苏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统一的差别化积分落户政策,根据城区、各县级市的人口规模,综合承载力、发展需求以及申请人数等,科学设置不同的落户指标。南京市自9月1日实施新的积分落户办法以来,累计办理互认苏州市转积分落户400余人。同时,省公安厅还指导无锡市全面取消江阴、宜兴2个县级市落户限制,其余地区仅对合法稳定就业申请人有社保年限(2年)要求;常州市仅对35周岁以上租赁住房且合法稳定就业人员有缴纳社保满1年的落户条件,并协调无锡、常州2市落实社保缴纳年限累计互认政策,目前2市正在抓紧打通社保信息交互通道,方便群众办理。
今年以来,全省全面推进长三角区域户籍类证明在线办理和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据统计,截至10月底,全省累计受理长三角区域户籍类证明在线出具业务3377笔,其中办理量最大为苏州1025笔,占全省三分之一;全省累计受理长三角区域工作调动、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大中专院校录取学生、大中专学生毕业等户口迁移业务6.2万余笔。今年8月中旬,省公安厅在原有居民身份证换补领业务“省内通办”基础上,全面启动了居民身份证首次申领“省内通办”业务,试行开展疫情原因滞留国(境)外人员居民身份证有效期满委托换领工作,分别办理首次申领“省内通办”业务5600余件、委托换领业务1400余件。今年10月20日,省公安厅又选择南京、苏州、盐城3市开展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试点,12月1日将部署全省实施;11月20日前,江苏还将启动长三角区域新生儿入户“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工作试点。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