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18 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深化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服务新格局,以对标找差再出发更好扛起首位担当。
△大会现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大会公布 2020 年度市对区综合考核、市级机关对标找差绩效考核结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市教育局再次以优异成绩,获得第一等次,连续第三年位列全市第一等次。
2 月 19 日上午,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教育系统深化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全市大会精神,部署全市教育系统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进一步动员系统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指导,鼓足干劲、振奋精神,对标找差再出发,创新实干再奋进,在推动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首位担当,以砥砺奋进新状态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争先进位新成绩向建党 100 周年献礼。
市教育局局长孙百军总结了“十三五”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取得的成绩。
从发展成效看,
全市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教育首位度持续彰显
在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中,连续 5 年在设区市中位列第一;
在仅开评三年的省对设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评中,实现“三连优”;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获省政府通报激励;
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和双业一体实验,影响全国。
事业指标持续攀升
近五年,全市新增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位超过 26.9 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高 15 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达标率从全省第 8 位跃升为全省第一、达 100%,普通高中资源供给比例 100%,职业教育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十四连冠”,3 所市属高校办学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教育创新持续突破
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教育督导条例等,一批地方性教育法规率先落地;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校园重大意外伤害救助基金等,一批改革成果不断涌现。
教育民生持续改善
坚持多途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持续实施教育精准扶助,实现全覆盖;
率先开展小学“弹性离校”,受到陈宝生部长在全国“两会”点赞;
疫情来袭,全市第一时间实现“停课不停学”,确保校园“零感染”;
持续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受到被帮扶地区群众高度赞誉。
此外,厕所提升、教室亮化、智慧食堂、平安校园,一件件实事让家长舒心放心。
从工作状态看,
系统上下干事创业步入新境界
“政治对标”更加坚定自觉。自觉对标新思想,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新思想贯彻落实到教育全局和具体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更强了。
“工作对标”更加积极主动。谋发展、抓机遇、用资源的意识和能力都更强了。
“作风对标”更加务实高效。敢为人先、担当作为、实干苦干的作风更加扎实过硬了。
孙百军要求,要扛起省会城市首位担当,准确把握对标找差再出发。
坚持自觉立足新发展阶段
这是一个坚持走向更高处的新阶段,必须确立对标找差的新坐标体系。
这是一个持续步入深水区的新阶段,必须提高把握大局、应对变局的工作本领,强化攻坚拔寨的责任担当。
坚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对标找差再出发,我们“对”的是新发展理念,“找”的是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差距。
坚持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关键是要在认真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六大体系”上下功夫、见成效。
会议提出:2021 年要以三种“牛”的饱满精神和斗志,在新的起跑线上再创新成绩。
厚植人民情怀,甘为服务群众的“孺子牛”。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转作风、优服务、增效率,解决一批教育热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不断提升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激活创新动能,争当开拓创新的“拓荒牛”。以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的气魄,拓展新路径、寻求新方案,特别是要致力解决长期影响和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提供强大的内驱动力和发展活力。
砥砺实干姿态,愿做艰苦奋斗的“老黄牛”。勤恳奉献、忠诚实干,共同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以钉钉子的精神,以埋头苦干的热情与执著,不畏艰险,勇毅前行,用实干奋斗书写出无愧于新时代的崭新篇章。
要突出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切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各区、学校、老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共同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护航。
切实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各区各校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切实实现招生入学公平有序
招生工作中要严守规矩,各区、学校和单位要从讲政治、顾大局上做好今年招生工作,全市一盘棋,不得抢跑,不得随意搞变通、打擦边球,严格按政策规定执行。
切实减轻学校和学生过重负担
要继续深入推进基层减负工作。
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各种进校园的评比、检查等,切实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
要切实深化课程、教学、作业、考试等改革,进一步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让学生拥有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良好生态。
切实做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年前细化完善的春季开学工作预案和演练方案,安排师生员工有序返校。
落实好健康申报工作。
落实好物资储备和校园环境消杀有关工作。
加强属地联系,学校要与属地做好衔接,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是否对返校师生员工开展核酸检测。
密切关注高校开学情况。
继续做好校外培训机构复训的日常监督检查。
会上,公布了“南京教育十大新闻”及提名奖,从新闻视角回顾了过去一年教育工作中有影响的事件;5 家单位作了交流发言。
鼓楼区教育局
鼓楼区以打造“江苏最好,全国首善”的现代化教育强区为教育发展总目标,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做出了不懈努力:坚持传承与创新,区域教改结出硕果;坚持培育与引领,区域教改全面开花;坚持推广与运用,区域教改促进发展。
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
新区针对教育配套历史欠账多、人口增长快的实际,遵循统筹布局、适度超前、追求卓越的发展思路,加大教育投入,总投入超 118 亿;加快教育项目建设,统筹推进 89 个教育项目;补好教育短板,有序投入使用,新增学位 46650 个;短期内基本实现教育资源供需平衡;撤销办学点,新建特殊教育学校;对标找差,有序推进 61 个教育项目;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南师附中积极响应省市号召,通过区校合作、跨区域合作方式,重视分校管理人员的选拔,实施办学联合体校一体化管理,形成了完善的管理团队研训、教师学习培训机制,不断完善办学联合体督导机制,探索办学联合体校资优生联合培养机制。目前已覆盖延安、宿迁以及鼓楼、江宁、栖霞、秦淮、建邺等区,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逐步从名校集团化走向了集团名校化。
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2020 年,市卫保所全力以赴战疫情,全方位参与市级防控具体工作,发挥专业特长,为教育系统出台学校疫情防控制度、制定学校具体防控措施出谋划策。组织编写《南京市中小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引》师生防护篇和学校防控篇。编制防控模版,确保防控工作规范有序。大力普及学校防控技能要点,在线培训点击量达 10 万余次,有效传播防控知识。凝神聚力,助力学校常态防控管理。承担全市 681 所学校 76 万余名学生每日晨午检、因病缺课数据等统计上报工作。疫情防控各类检查 240 余所学校,确保教育教学秩序稳定。强化服务,切实做好教育防疫后勤工作。
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处
2020 年,南京职业教育因“推进校企合作力度大、措施实以及发展环境优越”被省政府通报表扬;全省职业教育对设区市有十项发展考核指标,南京九项拿到了第一;在省技能大赛中斩获 14 连冠;全市域创成省现代化示范校和优质特色校;5 所学校进入省领航计划。近年来,南京职教服务“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和“4+4+1”主导产业体系构建的发展要求,强化顶层设计,提升办学质量,服务发展,促进就业,聚焦富民。为广大师生搭建了“发展、就业有路,进步、升学有方”的成人成才立交桥。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