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南京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国际研讨会在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召开。立足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来自全球的能源领域专家云端“相会”,共同为南京的绿色发展之路建言献策。
碳达峰、碳中和是目前大众关注的焦点,可以说,实现碳排放达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阶段和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标志之一。南京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是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应率先实现碳达峰、提出碳中和战略,为长三角地区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思路和方案,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样板。
记者了解到,去年12月11日,全球首家以“碳中和”命名的研究机构——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在南京成立。在成立后的一个多月后,碳研院就捧出了一张高分“答卷”:南京市“十四五”低碳发展规划和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路径研究工作已经启动。
“2019年,南京市能源利用的二氧化碳排放为10556.13万吨,每万元GDP碳排放0.783吨,较2015年累计下降18.5%,年均下降4.0%。”碳研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南京目前在推进能源节约与结构优化、构建全市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倡导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开展低碳示范试点等方面成效显著。
不仅如此,南京火电机组结构优、能效全国领先,绿色制造、建筑、交通水平较高,科研院所的低碳技术研发能力雄厚,具备一批绿色产业领军企业等等优势也为南京实现碳达峰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南京的绿色之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大、国土资源狭小、可再生能源禀赋一般……能源产业方面的劣势也让前路充满挑战。
会议现场,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在视频致辞中对研讨会表达了四点期待:为调整能源结构提供新借鉴,指导南京加强智慧绿色能源利用,提高清洁高效用能水平;为加快产业转型提出新对策,助力南京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集聚集群,进一步做强低碳产业链;为深化创新驱动启迪新思路,支持南京以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为支撑,推动顶尖人才集聚,培育低碳创新主体,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推进绿色治理贡献新智慧,帮助南京探讨研究成熟的碳市场、碳交易以及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方案,让绿色低碳真正成为社会风尚。
为了更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现场专家建言献策,提出明确碳中和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推动技术的创新突破和应用、动员各行各业和全社会的力量,大力发展规模化储能、智能电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等深度脱碳技术,研发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加快发展和推广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推广节能高效用能设备,研发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链接技术,并制定积极的绿色经济政策,建立完善配套的激励性税收、价格、财政、金融政策,发挥公共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通过正向激励,促进公众投资、私人资本、消费和税收进入绿色低碳优先领域。
交汇点记者 沈佳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