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一年助残举措实惠又暖心
2021-01-21 16:16:00  来源:交汇点  作者:唐悦  
1
听新闻

  新增实名制就业1万人,康复救助3万名残疾儿童,新增残疾人托养1万名……1月21日 ,全省残联工作会议召开,部署今年的残疾人就业、康复、保障等助残惠残新举措。江苏有479万江苏残疾人,涉及全省五分之一的家庭,这些举措将为他们送去实实在在的温暖。

  江苏省残联理事长万力介绍,“十三五”期间,全省残疾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达9.6%,全省30.7万建档立卡低收入残疾人全部脱贫,残疾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五年成绩单”。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记者从会议上获悉,全省残联系统提出初步奋斗目标:到2025年,残疾人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就业支持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残疾人事业基础保障条件明显改善。

  高质量就业,年内新增1万人

  对于43岁的盲人按摩师夏宗豹来说,2020年是创业以来最艰难的一年。他在宿迁开了两家盲人按摩店,因为疫情,去年曾停业两个月。好在当地残联及时发放房租补贴和营业补贴8000元,帮他度过难关。“盲人按摩是解决盲人就业最有效的途径。我们两家店雇佣了33名全盲和低视力障碍者,他们每月基本收入有3000多元,通过盲人按摩实现脱贫。”夏宗豹希望,今年能有更好的政策帮助产业发展,实现盲人按摩产业连锁化、规模化和品牌化。

  “就业对残疾人意义更大,不仅是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品质的直接方式,也是平等融入社会的根本途径。”省残联教就处处长韩毅介绍,去年全省共发放辅助性就业项目和服务奖励1355.11万元,提供创业就业补贴2339.45万元,补贴残疾人机构经营成本、减征社保费等2311.29万元。全省完成托养3.8万余人,累计建成“残疾人之家”3017家,实现辅助性就业或就业3.2万人,新增残疾人实名制就业9426名。今年,全省还要再新增残疾人实名制就业1万名,实名制培训3万名,托养1万人。

  农村残疾人是就业保障的重点人群,去年启动的常州小菜园就业项目,融合扶农、助残、惠民,实现三方利益最大化。常州低收入群体被组织起来,利用乡村闲散土地种植蔬菜瓜果,由园艺推广站提供技术指导,并由常州小菜园农业发展中心统一净菜配送至经销站。常州残联依托“残疾人之家”,在社区集中销售,确保全程“有收益、有保障”。由于垂直配送无中间环节,菜品新鲜且价格低于市场价,受到居民认可,销售喜人。

  今年,各地将通过转移性就业、电商、辅助性就业等形式帮扶残疾人,特别是“零就业”残疾人家庭;推动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符合条件的农村残疾人;还将启动“残疾人就业服务进社区”项目,提供精准化职业技能培训。

  可持续保障,残疾人参保有补贴

  残疾人脱贫后,如何走上共同富裕道路,还需要接续提供稳定持续的民生保障。去年,全省65.7万余名困难残疾人领取生活补贴,61.2万余名残疾人领取护理补贴。11个设区市将“两项补贴”范围扩大至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护理补贴实现一二级听力残疾人全覆盖,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按单人户被纳入低保,残疾人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获得感明显提高。

  今年,全省残联系统将配合民政部门落实“两项补贴”制度,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除了“单人保”政策、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等,省残联将与相关部门合作,提高残疾人医疗救助水平,强化救助与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互补衔接,减轻残疾人医疗费用个人负担;加强困难残疾人临时救助,做好疫情期间困难残疾人的急难救助。

  今后,低收入残疾人将享受这些社会福利制度:参加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医疗、交通、信息、水电气等刚性基本生活支出上的减免补贴政策;商业综合保险全覆盖;辅具补贴制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免费进入文体活动中心等场所;未来,各地还将推进信息无障碍消费资费优惠政策。

  普惠服务,3万名残疾儿童将受益

  “没想到申请轮椅这么方便,不要跑腿,很人性化。”如皋市如城街道的王建华(化名)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如皋市残联微服务”公众号,申请到了一辆轮椅。

  残疾人要融入社会,辅具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如皋市残联理事长戴斌介绍,为满足残疾人个性化需求,他们启动“残疾人辅具进万家”项目,矫形器、助行器、轮椅、人工耳蜗……辅具适配种类从最初的十几种增加到几十种。如皋还试点“网上商城”,推广辅具租借共享,为残疾人更快融入社会提供方便。

  高水平全面小康最根本是看群众的获得感,对大部分残疾人而言,最直接的获得感就是就近就便享受便捷优质的服务。省残联康复处处长季本桂介绍,全省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接近100%。去年全省共完成221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点改造提升任务,惠及6万多残疾人群众,直接为2.23万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今年江苏还要开展“科技改变生活”辅具服务项目,完成4个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验收和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工程建设。

  聚焦服务短板弱项,今后仍有不少堵点、断点有待打通接通。据介绍,查补短板,年内全省将为3万名残疾儿童提供服务,特别要解决好孤独症儿童康复的供需矛盾,努力做到“应康尽康”;要让有签约家庭医生需求的残疾人,签约率达100%。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唐悦 通讯员 邢熹

标签: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