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限额从每人3万元提高至10万元,到王府井获得市内免税牌照,再到发改委、商务部等23个部门联合发文欲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这些都让免税概念迅速进入大众视线,点燃国内消费市场。那么,南京地区的“免税经济”景况如何?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
探访:中服免税店人流量较少
7月14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建邺区江东中路329号金奥美学生活馆的中服免税店。与国内其他免税店一样,消费者“足不出国内”便可在此购买到全球各大知名品牌的护肤品、彩妆、香水、时尚包包、首饰、服饰、皮具等物件。持中国护照入境的中国籍旅客(年满16周岁及以上),自入境180天内,均可凭护照在中服南京店内一次性购买海关规定的限值限量的免税外汇商品。疫情期间的延长措施为:2019年8月1日后入境回国未使用者,可于2020年12月31日前凭有效护照到店购物。
不同于想象中的火爆景象,一楼护肤品专区只有零星几位乘客正在选购物品,售货员人数竟然比消费者多。记者来到不远处的打折货架,上面整齐摆放着不少打折物件:京东国际上原价669元一盒的娇韵诗面膜,折扣价只需要445元;原价395元的茱莉蔻玫瑰护手霜,折扣价也只需336元……在一旁购物的李女士告诉记者:本次活动力度比较大,非常实惠。
家住汇锦国际的郎女士告诉记者, “一般都是在境外游玩时直接购买相关商品,还没去过南京免税店。”
趋势:免税消费后劲十足
价格便宜、产品靠谱,这是很多消费者对免税店的普遍印象。为何免税行业具备这种优势?业内人士指出,免税行业中的“免税”是指免除商品中所含的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免税后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免税行业因此成为各国拉动消费、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整体来看,我国免税业销售规模逐年增长。2018年中国免税业销售收入为395亿元,2019年免税销售额增至538亿元。由此可见,免税经济有着强大的发展后劲。
根据贝恩咨询的预测,2010年至2020年,亚太地区免税销售额占全球总量的比例从37%提升至53%,结合当前政策及免税行业增长态势,我国有望成为全球免税消费大国之一。
中信建投在研报中预计,到2025年,国内免税业销售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长期或突破2000亿元。
措施:多地布局免税经济
今年3月份,23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将进一步完善免税业政策: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扩大口岸免税业务,增设口岸免税店;根据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升级情况,适时研究调整免税限额和免税品种类。
实际上,多地都出台了相关措施,布局免税经济。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随后,河南首家市内免税店——中服免税郑州店正式揭幕。对于南京来说,目前已拥有南京综保区进口商品指定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楚翘城D.I.G进口商品直营超市、绿地中心进口精品超市G-Super等多家保税区、进口超市。
那么,免税经济究竟该如何发展?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梁启东表示:“免税店的开设,要与其他零售业态分好工,做到错位经营,城市要做好免税商业的规划。”对于建设市内免税店,则可以考虑进一步适度放开入境免税购物限制,提高购物便利程度,进一步引导境外消费回流,推动经济发展。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