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助推“红色物业”,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打造老旧小区共治共享新模式
2022-09-19 16:03:00  
1
听新闻

  2022年,常州对95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提升。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所辖片区的老旧小区改造是此次改造的重点区域,自去年至2022年底,永红片区将实施并完成共97万平方米的改造,涉及居民13849户。其中房屋结构最老的当属清潭第一社区老旧房,它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功能缺失等问题。具体包括:小区内道路破损且开放式环境、机动车停车位不足、飞线充电、楼道内杂物堆放、小区环境脏乱、长期处于敞开式无物业状态。

  2022年上半年随着清潭新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成,虽然解决了部分基础设施跟功能配套的问题,但是离群众向往的井然有序的小区物业管理还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更好地解决一系列老旧小区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钟楼区永红街道司法所在街道党工委与钟楼区司法局的联合指导下,在清一社区内摸索出以“党建引领、法治助力、物业管理”三位一体为方向的小区治理新模式。一方面在小区物管中心挂牌成立专门的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围绕物业管理,受理日常矛盾纠纷调解,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形成“调和、调顺、解忧、解难”的纠纷调解模式;另一方面,通过“三官一律”法官、警官、检察官和律师,实现基层法治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双挂钩双提升”,以法治助推红色物业,打造老旧小区共治共享新模式。

  (老旧小区前后对比图)

  在红色物业内搭建法治网格,使“法治项目与改造工程”挂钩,实现法治力量与改造质量的双提升。

  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开始时,永红街道司法所在清一社区同步进行红色物业平台建设,协助建立健全居委会、业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工作方针,完善多方协同、多方联动方案。在引进物业公司后,司法所联合结对律师事务所,专门组建了“红参谋”法治智囊团。智囊团主要由街道一批基层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群众基础的老同志组成,进一步发挥其独特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为小区改造工作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司法所联动清一社区,为社区在矛盾化解、普法宣传等法治工作贡献力量。挖掘培育干部群众中的法治力量,根据改造需要扩大了“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学法中心户”等队伍,他们不仅很好的协助完成了入户宣传、政策解读等工作,更是成为民情民意的“收集员”,居民反馈的“传声筒”。从而实现改造民主建设有机制,民意反馈有渠道,民生问题有办法,为老旧小区改造的扎实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红色物业内成立调解工作室,使“法治工作与服务能力”挂钩,实现法治品牌效应与物业调解效能的双提升。

  2022年6月,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不断推进,为了更好地解决老旧小区“改易管难”的局面,永红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张毅与钟楼区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波共同签署“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结对共建协议书,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也随之正式揭牌。街道司法所与结对律师事务所也正式进驻清一社区“54321”物管中心,通过定时定点值班、电话热线和网上解答相结合的方式,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也让更多地法治力量共同参与到小区发展的各项事务中,不断应对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矛盾,满足群众多元、高效、便捷的解纷需求,“54321”工作法在实践过程中也得到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5分钟内做好登记,40分钟赶到现场,小问题3小时内解决,复杂问题2天给出方案,1星期内做好回访)。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的成立不仅能提高红色物业管理能力特别是弥补矛盾纠纷调解方面的不足,也让“红色物业”公正办事,为民解忧的形象深入人心。

  在红色物业内形成议事机制,使“法治建设与长效管理”挂钩,实现法治工作者能力与小区治理能力的双提升。

  在老旧小区改造各项具体工程逐步完成后,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区管理中的法治力量,街道司法所联合街道主管部门、清一社区党委、党员代表、楼组长、居民代表、律师共同召开“老旧小区管理”民主议事会与“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一方面街道司法所分层次分类别为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物委会)和居民开展讲座、座谈会等形式的培训会,学习《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常州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全面提升社区、物业工作人员和居民的法律素养。另一方面通过法治积分项目(参与法治活动即可获得法治积分,积分到达一定数量即可免费兑换法治纪念品或者诉状起草等法律服务),司法所鼓励更多的居民参与到民主议事中来,大家一起“说一说”、“议一议”,并在社区与律师的协助下一同拟定改造后的居民公约,最终形成大多数居民认可的管理模式。今年7月,清潭老旧小区改造后广场内增添了许多健身设施与休憩场所,但是一些居民把健身器材当成晾衣架违规使用,居民中的法治志愿者队伍发现问题后邀请律师,采用民主议事的方式制定公约,最终在健身器材周边设立了居民认可的建材使用时间与器材使用要求,成功化解了因健身器材使用产生的矛盾。类似的改造后封闭小区管理如何收费、楼道“三乱”问题、小区养犬问题、公共空间停车问题也将逐一通过议事会的形式进行讨论,从而进一步推动小区民主法治建设步伐,形成改造后的小区长效管理模式。

  在法治的助推下的“红色物业”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从计划实施到具体开展再到物业管理整个过程都增添了公信力,法治建设与物管工作更是形成合作与互补的良性关系,物业服务可通过法治工作“条线”串联起千家万户,法治建设亦可通过物业企业的基层管理发挥触点优势,从而实现“同频共振”。下一步,街道司法所将借鉴清潭第一社区的成功实验案例,以点带面,助推其他老旧小区改造的社区成立“红色物业”,推进基层小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推进基层法治建设不断迈进,从而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后共治共享的发展新模式,切实将老旧小区改造成果转换为了居民群众的幸福硕果。

标签:法治;物业;对比
责编:刘岩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