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四情” 奏响幸福家园“圆梦曲”
2023-04-06 19:5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沈东 姬传涛 潘浩东  
1
听新闻


聚力“四情” 奏响幸福家园“圆梦曲”

  四月春光好,在南通市海门区海门街道解放西路社区的滨河广场上,孩子们踏着滑板车,从绿树成荫的文化长廊下快速驶过,洒下一串欢笑声;社区活动室内,老人们练书法、唱戏曲、排小品,享受着“老有所乐”的欢快时光。眼前的幸福社区于2022年底获评“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成为南通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组织。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小小的社区串联起千家万户民生福祉,是筑牢国家“大厦”的重要基石。如何激活社区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近年来,海门街道解放西路社区党总支推行“四情”群众工作法,洒热情、解详情、融乡情、怀真情,凝聚党群共治合力,打造“幸福湾”城市党建综合体,共建群众家门口的幸福家园。

“茶”香氤氲 满腔热情交民心

  “我们复兴新村属于老小区,缺少电瓶车充电点位,书记您一定要帮大家解决啊!”“别着急,我先给您倒杯茶,咱们坐下一块想办法。”面对居民陈师傅的需求,解放西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黄海端出“书记三杯茶”,很快想出了“好点子”——通过老小区提升改造工程,新增7处充电棚,每个棚内安装10个充电口,满足居民充电需求。

  “书记三杯茶”是黄海和居民交朋友的“独门秘笈”——第一杯“温茶”解渴,第二杯“热茶”暖心,第三杯“凉茶”品味,在拉家常中了解居民所思所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与群众交心无小事,‘鸡毛蒜皮’也是头等大事。”黄海向记者感慨道。

  2018年底,黄海来到解放西路社区工作,在初期基层走访调查中发现,想要当好群众诉求的“倾听者”,必须建立更加完善通畅的沟通机制。在他的带领下,解放西路社区党总支不断深化“到进访”(村村到、户户进、人人访)活动,在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百姓心声、了解思想动态。

  “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片诚心”,热情沟通让社区干群“零距离”。目前,解放西路社区的党员干部、社区骨干、志愿者对社区2687户家庭、6261个居民情况都能做到“认得到人、敲得开门、说得上话、交得了心”。

政“通”人和 吃透详情答民疑

  沟通顺畅,交流不断,让居民们对党员干部更信任,有困惑有问题会第一时间向社区求助。

  2022年,党支部书记黄舜在走访中了解到,复兴新村216幢2单元顶楼一位高龄老人,因腿脚不便,已近半年没有出过门。老人家人的愿望深深印在她心上:“如果有电梯就好了,让老头子坐着轮椅,我推他去前面公园里走走看看。”

  解放西路社区有65周岁以上的老人近千人,很多住在高层的老年居民及其子女都希望安装电梯,但对相关政策缺乏了解。社区党总支火速行动起来,召集在职党员组建“电梯政策宣讲队”,通过集中和入户宣讲的形式为居民答疑解惑、沟通协调。经过各方努力,2022年6月,复兴新村216幢2单元电梯通过验收正式启用,乘电梯下楼买菜逛街不再成为老人们的“奢求”。

  “电梯运行后反响非常好,不少其他楼幢的老人前来参观,有近50户居民向我们申请加装电梯。目前,我们正多方协调,争取在今年五六月开工建设。”黄海介绍,对于群众关注的垃圾分类、电梯改造、物业收费等热点政策,解放西路社区特地编印成“口袋书”,带动党员干部积极学习。“我们成为‘政策通’,才能做到百姓答疑‘一口清’,提高大家对政策实施情况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金牌“娘舅” 融通乡情调民争

  日常邻里间的“鸡毛蒜皮”若得不到及时化解,往往会引发大矛盾。如何将矛盾纠纷消弭于“萌芽”?解放西路社区党总支把在职党员、社工队伍和乡贤骨干以及志愿者都组织起来,形成了一支50多人常年活跃的“老娘舅服务队”,以“1对1”“1对多”的方式,与社区居民结对服务。

  “王师傅,您来为我们评评理!”八旬老人顾阿姨拉着社区金牌“老娘舅”王俭的手诉苦,邻居总是在家门口公共区域堆积杂物,屡劝不改。王俭马上邀请顾阿姨到邻居家现场调解。“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咱们邻里之间讲人情也要讲道理。”王俭耐心地拉家常、摆情理、讲法理,最后完美解决了顾阿姨的烦恼。

  “有矛盾纠纷就找‘老娘舅’调解!”在解放西路社区居民心中,服务队队员们不拿报酬、不计得失,调解纠纷公正快捷,也为社区干部减负。截至目前,“老娘舅服务队”成功调解邻里纠纷、出租房纠纷等矛盾纠纷40余起,共计服务128人次,成为深受群众信赖的“及时雨”。

“管家”上门 常怀真情解民忧

  老旧小区“三多三少”的普遍现象,给社区建设带来不小考验,建立基层社区管理新模式成为破题关键。复兴新村小区317幢楼长张汉平主动找到黄海,提出自己的想法:“要想把家园治理好,单靠社区力量肯定不够。我作为复兴新村的老居民,对小区的了解更多,而且小区有很多热心党员、居民,他们都想来帮忙。”在张师傅的协助下,解放西路社区成立了“红管家”简益物业,招募一批骨干志愿者投入到老小区管理中。

  社区里,子女在外地工作的独居老人以及外来打工的独居女性不在少数,平日里碰上个家电损坏、管道堵塞漏水等问题,请人维修上门费不便宜,免不了被“敲竹杠”。“红管家”简益物业为此召集社区内的工艺能手组建义工团队,拎着工具箱无偿为居民上门维修。独居老人林阿姨感慨道:“平时上门换灯泡、疏通下水道只收一点材料费用,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红管家”简益物业开展活动至今,共计服务118人次,提供帮买代办、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121次,成为助力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江风海韵,汇于福地,解放西路社区正是海门街道社会治理创新、幸福家园建设的生动实践。黄海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力‘四情’群众工作法,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基层社区治理提质增效,为群众打造更有质感的‘幸福美好生活态’。”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沈东 姬传涛/文 潘浩东/摄)

标签:社区;解放;西路社区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