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 奋进之笔绘就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
2022-09-14 21:1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梓扬  
1
听新闻

奋进之笔绘就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

  2021年,苏中苏北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达到47.3%,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近十年,江苏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从一域到全局,江苏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加快“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布局

统筹资源要素配置

  国土空间是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土地资源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保障。江苏以占全国1%的陆域面积,承载了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10%的经济总量,每平方千米国土面积承载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和8倍以上。

  这十年,江苏积极推动改革创新,助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以促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主线,以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为重点,服务保障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

  完善产业供应机制。优先供应新产业、新业态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项目用地,促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改革,鼓励弹性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供应方式,通过提高新上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低限等举措,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

  积极推动资源市场化配置。有序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明确入市的内涵、模式和程序,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如海表示,下一步,江苏将基于“国土空间唯一性”,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优先保障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国土安全,为江苏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提供高品质的空间支持。

交通先行

城市“朋友圈”越来越大

  过去十年,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大突破,全省高铁网基本形成,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金凌介绍,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客货运输发展力度。

  交通先行,为国家战略在江苏落地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新亚欧大陆桥和沿海高铁全线贯通,“江苏号”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597列,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建成,长三角主要城市基本实现1-1.5小时快速通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特色田园乡村通达等级公路,镇村公交全覆盖,年服务群众出行超过1亿人次,所有乡镇实现快递全覆盖,所有行政村都有了“村邮站”。

  江苏不断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助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江苏公路、水运优势不断巩固,高速公路实现从“县县通”向“县城通”的再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蝶变新景区,“十年路面百年桥”品牌享誉国内外;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港口综合通过能力、万吨级以上泊位、亿吨大港数均居全国第一。

  公众出行更加便捷。飞机、高铁惠及更多群众,各城市“朋友圈”越来越大,城际铁路基本实现长三角核心城市间1小时通达,省内设区市到南京2小时通达,设区市之间2.5小时通达。城市公共交通品质不断提升,公交分担率由2012年20.1%提升到26.3%;全省共有7个设区市开通或在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居全国第二。

协同发展

“1+3”重点功能区各扬所长

  合理的国土资源配置和通达的交通运输体系,让江苏在区域协同的蓝图上扬帆起航。江南时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十年来,江苏深入实施扬子江城市群、沿海地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淮生态经济区“1+3”重点功能区战略,为每个重点功能区量身定制了政策支持,沿海地区成为两次获国务院批复规划的区域。

  跨江融合,推动扬子江城市群全面转型升级。过江通道不断加密、宁镇扬一体化进程加快、南京江北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宁句城际轨道交通成为省内首条跨行政区域的轨道交通线、苏锡常都市圈网络化格局正在形成……为跨江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港产融合,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沿海地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9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从2012年的17.1%提高到2021年的18.4%。港口群建设取得突破,建成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等一批重大项目,2021年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8亿吨。

  提升城市能级,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强化功能支撑,放大交通枢纽优势,徐州大力推进经济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和双向开放高地建设,徐工集团跻身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排行榜前三,带动产业链企业近千家、就业超6万人。

  以永续发展的“绿心”,建设江淮生态经济区。充分发挥里下河地区、洪泽湖流域等区域湿地、水网、土地开发强度较低的优势,增强生态绿色发展动能,持续推进水系治理、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构建标识化的区域生态经济品牌,打造美丽宜人的绿色城乡,走出一条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百姓富裕的新路子。

  (江南时报记者 张梓扬)

标签:江苏;区域协调发展;国土空间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