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中专“非遗”入专业 传承有新人
2021-12-05 21:1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刘岩鲲 张雅倩 张睿恬  
1
听新闻

玄武中专“非遗”入专业 传承有新人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孙兵说,“我们做不了牡丹,就做桂花,以香取胜。”

  受中心城区空间的制约,玄武中专看起来体量不大,却也走出了南京市教育局所认可的“玄武中专模式”。

  初冬的校园仍弥漫着桂花的余香,诗人李清照笔下的桂花具有追求卓越、自成高格的独特魅力,它象征着高雅、荣誉,玄武中专便以“桂文化”为学校核心文化,并确立了“明智尚美”的校训。

  尚美,追求的是艺术美、精神美、创造美……

  据介绍,艺术类、信息技术类和现代服务类是该校专业的三大主要板块。所以无论是专业匹配,还是校文化追求,深入“非遗”似乎都是必然。

  早在20年前,学校曾为活动性课程开发过锯琴、竹刻等艺术项目。近些年,孙兵意识到,光停留在点上远远不够,学校必须要有更系统化的思考与行动,将“非遗”发展成专业。

入“木”三分——

让“明式小木作”全面推开

  从认识非遗传承人雷勇开始,孙兵便觉得其传承的苏作小木家具制作技艺是个非常好的项目。

  目前,学校五年制高职的艺术设计专业,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美术基本功,关于应用方面的课程设置相对薄弱。“接触了苏作小木家具以后,我就想把这项技艺列为我们五年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方向之一。”孙兵带人前去调研、参访,进行了多维度的交流、沟通,他觉得,对于职业学校而言,如果能够将非遗传承与专业紧密结合,那么这项工作就更具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今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学校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并对职业院校作了特殊强调:职业院校要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

  孙兵说,玄武中专的劳动教育课程从本学期已经展开了,但劳动教育资源的欠缺,成了课程收效的绊脚石。苏作小木家具制作技艺的引入,不仅能直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使学生接受审美教育,提升文化自信。于是,他们立刻行动了。

  学校楼下的苏作小木家具劳动教育实习基地,已经在建设当中,预计12月中旬完工,最后成型面积大概在60平方米至80平方米。非遗传承人雷勇成立的“鲁班工坊”主要面向小学生,孙兵这里的实习基地主要面向15岁到20岁之间的大中专学生。

  目前,学校关于木作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教材编印等等都在推进当中。孙兵说:“这项工作能够在近期边启动边编制。明年年初,就能科学而规范地全面推开!”

“龙舟”竞发——

让莘莘学子劈波斩浪

  在5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中,龙舟排首位。玄武中专是南京市唯一一所龙舟传统项目学校,2005年,学校就创建了龙舟专业。

  学校还与南京市教育局共同开展教体合作,双方招收的学生合在玄武中专龙舟专业集中培养。学校成立4人组成的以体育老师为主的团队,与南京市水上运动学校一起,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划分为文化课和水上运动训练,为未来无论是走向社会还是去往高校深造的学生都打好基础。

  培养的孩子可以代表南京市出席省运会,甚至是全国性、国际性的比赛。孙兵自豪地说:“我们校的龙舟队近几年也两次出国比赛,都获得非常好的成绩。”

  2017年,在马来西亚槟城国际龙舟锦标赛上,代表中国出战的南京市玄武中专天龙之队在比赛中获得了2枚金牌、1枚银牌和一个第四名的成绩,为中国、为南京创造了历史;2019年,玄武中专龙舟代表队受邀参加“第7届日本国际轻量级龙舟锦标赛”,在近百支队伍中斩获国际组冠军、混合组及公开(男子)组第四名。

  为了让龙舟文化精神深深植入学校师生的心目当中,玄武中专举办定期的教职工龙舟赛及学生龙舟赛。学校每隔一年举办一次水上运动会,即千人龙舟赛。在10月底,学校刚举行过教职工龙舟赛。

  在11月27日举行的第十六届南京市中小学生龙舟大赛当中,玄武中专获职校混合组中的第一。

  市教育局在玄武中专设立了南京市职业教育休闲体育专业学院。“如今,学校决定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好好推广龙舟,把这个项目更好开展起来。”孙兵说。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刘岩鲲 见习记者 张雅倩 实习记者 张睿恬)


扫一扫

 

了解更多精彩

标签:艺术美;玄武;南京市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