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令人瞩目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各省(区)之首
江南时报讯(记者 尹丹丹)4月29日上午,江苏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京、苏州、无锡三市分别介绍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发展成就。
江苏综合实力提升快
加快拓展经济强的态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富美高”在江苏大地正展现出鼓舞人心的现实模样: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0万亿元台阶,稳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2.5万元,位居各省(区)之首;公共预算收入突破9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12年增加2.34万元、1.2万元,开创出又一个综合实力提升最快、转型升级力度最大、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黄金时期。
从创新实力看,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82%,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矩阵”作用充分发挥,涌现出未来网络、“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等重大原创科技成果,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从产业基础看,江苏是很多国内产业循环的发起点和联结点,制造业增加值规模约占全国1/8,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围国家重点培育对象,占全国近1/4;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7.8%和46.5%,拥有3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粮食年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从开放程度看,江苏是国家“一带一路”交汇点,拥有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工业园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等重大开放载体和46家国家级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进出口总额长期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二。从城乡区域看,江苏城镇化水平突破70%,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全国首个都市圈规划,13个设区市均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城市行列,综合实力百强市县数量居全国第一。
南京加快双向开放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十八大以来,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外贸累计进出口5456.5亿美元,占全省比重由2011年末的10.6%提升至2020年的12.0%。城市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根据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机构统计,南京的世界城市排名由2016年的第139位升至第87位。
一是“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建设取得战略性成果。2020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进出口总额202亿美元,中欧(亚)国际班列开行175列。
二是开放型平台载体重大引领作用充分彰显。2015年获批建设的国家级江北新区,聚力打造“两城一中心”(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两大地标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基金管理规模累计超4000亿元。2019年获批建设的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7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14个创新实践案例在全省示范借鉴,其中“生物医药集中监管和公共服务平台”获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江宁经开区、南京经开区连续两年进入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前10强。
三是“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实现统筹协调发展。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44.1亿美元,占全省份额提升至2020年的15.9%;自2011年以来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二,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提升至第5位,在全国“万亿俱乐部”城市中排名提升至第9位。全市境外投资累计项目数942个,对外投资质效不断提升。连续举办4届“全球服贸大会”,全市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连续5年稳居全省第一。2020年,全市服务外包总执行额全国第一。
苏州立足产业数字化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当前,苏州正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政府建设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并形成了四大亮点:一是规模大。先后吸引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龙头企业项目落户,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相关产业规模分别达到680亿元和1100亿元。二是转型快。打响“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免费为1070家企业提供智能车间(工厂)诊断服务,带动92.5%的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三是创新活。集聚一流数字创新资源,累计建成5G基站1.75万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创新中心、国家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等载体成功落户。四是服务优。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全覆盖,创新推出城市生活服务总入口“苏周到”App,加快建设“法人服务总入口”,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今年“五五购物节”期间,苏州将通过“苏周到”第三次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联动上海共同拓展消费场景。
下一步,苏州将大力提升企业数字化管理水平,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前瞻研究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争当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城市标杆。抓服务、优治理,全面推进“一网通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做优做强“苏周到”App,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目标到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6%以上。
无锡强化科技创新
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
2020年,无锡市经济总量达到12370 亿元,以全国万分之五的土地、4.7‰的人口,创造了1.2%的GDP,取得了不平凡的发展业绩。
无锡市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平台与创新服务“两着力”、科技政策和科技改革“两深化”、科技企业与科技人才“两手抓”,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称号。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9.1%提升至2020年的66.7%,自2013年连续8年位居全省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2年的2.65%预计提升至2020年的3.39%,保持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39.1%升至2020年的48.33%;2012年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6项,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方阵。全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由2012年的1128家升至2020年的4030家,去年以44.8%增幅位居全省第一;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达到997家。启动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布局建设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江苏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一大批重大创新平台,“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以及“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等重大成果在锡诞生,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获批建设省实验室,正全力争创国家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