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扬中市坚持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落脚点,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注重抓好“立、调、援”,全速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新模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注重一个“立”字,让村民有“法”可依。全市各村社区重新修订村规民约,突出参与性,在修订过程中征求村民意见不断完善;增强针对性,融入群众关心的普遍性问题;注重通俗性,提炼语言,让群众好懂好记。村规民约的修订和确定均由村民签字认同,村民大会表决通过。每家每户签订履约协议书,变公约为契约,由村民代表监督履行情况。在村民心中树立起规矩意识、契约精神,促进社区居民自觉遵守,共同维护。
2019年各镇村(社区)开展以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标兵户”、“传家训 立家规 扬家风”等评选活动100余场次。
注重一个“调”字,让村民有“争”可止。构建以党委政府为主导的新型矛盾化解体系,将法院、公安、信访、人社等部门镇(街区)调委会、行业性调委会、个人调解工作室为外围的体系化资源配置网络,以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品牌调解、律师调解、行政调解等为引领,全方位提供矛盾纠纷化解,增强集约化处理能力,形成“一核多元” 的金字塔型组织架构,畅通公众诉讼、信访、复议、举报等救济渠道,实现群众信访和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主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调研、视察人民调解工作,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有关重大活动,全方位听取意见和建议,促进调委会建设。
今年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受理村社区居民矛盾纠纷1023件,调解成功1022件,调解成功率99.90%。
注重一个“援”字,让村民有“难”可解。全方位提升法律援助质效,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拓展民生服务领域。今年初,扬中某小微企业因受联保互保影响账户被封,无法支付40余名残疾人职工工资,扬中市法律援助中心得知这一情况后,随即为他们办理援助、立案手续,不久,残疾人职工20余万元工资全部执行到位。
扬中市法律援助工作本着“法援惠民、扶弱助贫”的原则,以“应援尽援、应援优援”为目标,三年来,共办理村社区弱势群体法律援助案件151件,挽回经济损失400万元,有效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欧阳习珍 孙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