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近年来,扬中市法律援助工作本着“法援惠民、扶弱助贫困”的原则,以“应援尽援、应援优援”为目标,不断强化惠民举措、完善工作机制、畅通服务通道,全面提升对残疾人法律援助的服务能力。近三年,扬中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131件,接待残疾人法律援助咨询300余人次,为残疾人挽回经济损失350万元,有效为残疾人维护合法权益撑起了保护伞。
一桩交通事故引发的劳动维权案
2020年初,残疾人成某特意来到扬中市法律援助中心表示感谢。两年前,他骑电动车在下班途中与醉酒骑电动车的向某相撞,造成两人重伤,向某经抢救无效死亡。虽然事故责任认定为向某承担主要责任、成某承担次要责任,但向某家属事后多次要求成某进行赔偿。成某本身就是残疾人,收入微薄,非但没有赔偿能力,反而在这次事故中因为身受重伤,花去了大量医疗费用。雪上加霜的境遇,让成某走投无路,最终找到了市法律援助中心。扬中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经过仔细调查、了解、研究,理出了成某可以从交通事故、工伤赔偿两个途径进行维权的思路。一方面,向成某耐心解释根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伤残损失等,他和死者向某双方赔偿比例基本持平;另一方面,帮助成某整理资料、指导他做好工伤、伤残鉴定,并于一年后就工伤赔偿为成某提供法律援助,最终使成某获得了13万余元的工伤赔偿,将成某解救出水火之中。
为确保法律援助助残的质量和效果,扬中市法律援助中心严把残疾人法律援助申请关、立案关、指派关等各个关口,综合考虑申请人、案例、承办人等实际情况,从法律援助志愿者办案库中择优选择名优律师、资深律师、骨干律师办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建立案件会商机制,从承办案件思路、经验、技巧等各个方面最大限度保证办案效果,真正为残疾人撑起法律援助保护伞。
从线上走到线下
“何主任吗?我是一个瘫痪在床的可怜人。我的老婆孩子不管我了,我要告他们……”扬中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何艳奇通过12348热线接听,接到了残疾人耿老汉的电话。翌日上午,何艳奇便根据地址找上了门。经过交谈了解发现,耿老汉因脑梗的缘故已经瘫痪在床多年,他的妻子、儿子均不离不弃地悉心照料。但因耿老汉本身脾气就不好,再加上常年卧床不起导致心情更加暴躁,所以一直没有好脸色对待自己的老婆孩子,对自己的亲人不是挑刺挖苦就是恶语相向。有时候,妻子、儿子实在忍受不了跟着反驳两句,耿老汉更是气急败坏,在知道有12348热线电话之后,他便打了电话。何艳奇耐心开导,从法理、情理上为耿老汉做工作,同时也从一名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帮助调和家庭之间的矛盾。经过几次上门和隔三岔五的电话开导,最终促成了耿老汉和亲人的和解,让欢声笑语重又回到了他的家庭。
为了方便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扬中市法律援助中心一面畅通12348热线,建立微信、网上申请平台,利用全市85个村社“法润民生微信群”开展法律援助服务,通过远程视频系统提供服务;一面以镇区为单位,开展“法律服务进残疾人家庭”活动,为残疾人家庭签约家庭保姆式法律顾问;一面推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弹性服务等,最大限度地满足残疾人法律援助的需求。
注重质量全程跟踪
今年初,扬中某小微企业因受联保互保影响而涉诉,账户被封,无法支付40余名残疾人职工工资,扬中市法律援助中心得知后,随即指派援助律师主动对接,办理援助、立案手续,第二天就移送劳动仲裁委立案,并通过协调,职工在一周内拿到了劳动仲裁调解书。同时案件跟踪员做好案件跟踪,并主动做好执行引导工作,帮助整理申请执行材料,送法院立案,不久,40余名残疾人职工20余万元工资全部执行到位。
为确保案件质量,扬中市法律援助中心实行案件承办律师与案件跟踪员捆绑式负责制。对受理的每一起案件,中心都确定一名工作人员作为案件跟踪员,全程跟踪案件的办理情况、调查受援人的满意程度,及时做好相关情况登记。跟踪员参与法院旁听,做好庭审记录,提出旁听意见。中心对每起案件挂牌督战,随时更新案件的进展,及时就突发问题研究对策。发现有承办律师办案不力,经督促仍不整改的,在征求受援人的意见后,帮助更换承办人员。欧阳习珍 孙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