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12月8日,徐州市铜山区茅山村智能换电站,一辆新能源重卡缓缓地驶入该站换电仓位,机械手快速卸下车上电池,并将一块充满的电池装入车中,整个换电过程仅持续了5分钟。这辆新能源重卡使用的是当天投运的江苏首个电动重卡充换电站,由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提供电池和充换电服务。“十三五”以来,国网江苏电力在“水陆空”交通全领域布局,用绿色清洁电能代替原有的化石能源。截至今年11月底,仅该公司自建的充电设施就促进电能使用达2.18亿千瓦时,较“十三五”初期增加34倍,成为江苏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早在2010年,江苏就开始在沿海港口建设高低压岸电设施,在全国率先迈出交通领域实施电能替代的第一步。“十三五”期间,国网江苏电力将岸电推广至内河流域,实现岸电“江河湖海全覆盖”,累计建成岸电系统4900余套,每年可减少燃油700吨,减排二氧化碳2.5万吨、二氧化硫300余吨。
在江苏,不仅是船舶,飞机靠港时的辅助动力也全部用上了清洁供电。江苏共有8个机场,拥有廊桥机位76个。截至2019年底,国网江苏电力为所有机位都安装上了桥载电源,代替煤油机载发动机辅助动力单元为飞机供电。如今,飞机靠港期间每小时耗电270千瓦时,花费400多元,仅为燃油发电成本的十八分之一。
从水运、空运,再到陆运,国网江苏电力的立体绿色交通网络越来越清晰。2018年,国网江苏电力就实现省内高速服务区新能源车充电设施全覆盖,城市中心城区形成3公里“充电圈”。近两年,为提升公交、物流、网约车等新增群体的充电便捷性,该公司建成各类充换电站1300余座,充电桩合计1.31万台。今年4月起,该公司将充电网络从城市向乡镇延伸,将在全省1073个乡镇建设3500台充电设施,实现充电桩乡镇全覆盖。
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革新以电为核心的动力技术,实现源头上的“零污染”,为电能替代在江苏交通领域大规模推广应用扫清了障碍。
在生产调度领域,今年10月,该公司与中国电力科学院将废旧燃油机车改造成磷酸铁锂电池组作为动力源的新型智能电池组动力货运机车,单辆机车年可减少燃油消耗约172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17吨。在货物运输领域,该公司与新能源船舶制造企业联合攻关,下水长江流域首艘千吨级纯电动货船,配置锂电池与超级电容“双电”驱动,按全年运营150航次计算,年用电量约45万千瓦时,可替代燃油20.16吨;向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新生圩港交付了15台新能源重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00吨。在乡村旅游领域,溧阳天目湖景区首艘全电动大型商用旅游船采用新型磷酸铁锂电池,单次可续航100千米,每年用电量约20万千瓦时,可减少燃油消耗10吨。
周瑾